五、金 刃 傷 本節所載為刀斧竹木所傷、筋骨傷、破傷風,以及創口慢性 潰爛、肉芽組織異常增生所用醫方。 1。金刃傷方 白志祥 (組成及用法) 生白附子、生南星、防風、羌活、白芷、天麻 各30g 共研細末,可撒布傷口,同時內服3g,溫黃酒或熱童便下。 (主治) 刀斧竹木尖銳傷。 (解析] 本方之用,即《醫宗金鑒》玉真散,其功不在生肌斂 口、止血消炎,實在預防或治療破傷風.須外用內服,療效始良。 《圣濟總錄》奪命散與本方相類,生南星、防風各工份,研末外用 治破傷風。 2.止血療傷藥方 白志祥 (組成及用法) 炒蒲黃、生大黃、血竭各9g 石韋根15g 共研細末敷傷口處。 (主治) 刀傷或打傷出血不止者。 (解析) 本方散瘀定痛,止血生肌。藥末當可內服之。也 用于吐血、尿血諸內出血證。黃酒送下為良。 石韋根為石韋之根莖,陰干研粉,一味撒布瘡口即可止刀傷 出血,內服又治五勞七傷、五淋及吐血證。 3.十寶散 段仲隆 (組成及用法] 冰片1.2g 麝香1.2g 朱砂12g 制乳 香12g 紅花35g 血竭15g 雄黃35g 兒茶3g 當歸尾 75g 制沒藥15g 將以上10味共為細末,貯瓷瓶黃蠟封口,勿令走氣。 (主治) (1)治跌打損傷、皮肉青腫未破者,用陳醋調敷,腫消即愈。 (2)治刀傷皮破血出者,用藥摻上后,包裹,不令見風,血止 而愈。 (3)治內傷骨碎,或骨打斷者,先將骨節揉準,用陳醋調藥后 敷患處,外加棉墊包好,再用夾板固定,藥性一到,骨自接矣,百 日勿犯房事,犯之必成殘疾。 (4)治刀傷深重未使透膜者,先用桑皮線縫好,多摻藥末于 上,以活雞皮貼護,如前接骨養法。 (5)遇跌打昏迷不醒,急用少許以陳醋沖服醒轉以便調護。 (解析) 本方續筋治血理傷,為疏通氣血筋骨之要藥。全 方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行氣清熱,針對不同損傷治法變化較多, 絲絲相扣. 4.消膿血方 白志祥 (組成及用法} 黃柏、荊芥、銀花、防風各6g 黃連、大黃、
赤芍、薄荷、梔子、甘草各3g 煎水外洗傷處。 (主治) 金刃傷膿血常流,傷口久不愈合。 (解析) 此類傷處久不愈合者,熱毒而外,必然夾濕、夾風 并夾瘀血。本方清熱解毒,燥濕祛風化瘀,外用既可,內服亦良。 5。烏梅散 顧乃熹 (組成及用法) 烏梅(去核) 置瓦上焙干研末瓶收,新生肉芽過高,將藥末撒上。 將新生肉芽全部撒滿,外用膏藥貼上,較大之傷口或肉芽過 高過多者,日撒1次至全部消平為限。 (主治] 傷口胬肉過高或不平(即肉芽長不平)。 (解析) 《神農本草經>>謂烏梅主“死肌,去青黑痣、惡 肉”。《劉涓子鬼遺方》治一切瘡肉出,以烏梅燒為灰,杵末 敷上。 顧氏又有方治癰疽潰爛胬肉外翻并一切惡瘡: 訶子炭 烏梅炭 花粉炭各等分 共研細末外用. 6.奪命金丹 唐呈瑞 (組成及用法] 人參4.5g 琥珀、珍珠(豆腐煮過)、血竭、 制馬錢子各9g 沉香、廣木香、蘇木、當歸、白芍、茯苓、干漆、桃 仁、紅花、廣陳皮、枳殼、自然銅、人中白、虎骨各11g 上肉桂 3g 三七30g 共研細末,每服4.5g,黃酒送服。 (主治)外傷暈厥. (解析) 外傷暈厥,總因劇痛、驚恐、失血、瘀滯、氣閉或直 接傷及元神,振蕩腦部所致陰陽不相順接。 本方三七為君,一切瘀血皆破,一切出血皆止,并能益元氣 而止痛,乃陽明、厥陰血分正藥,得諸行氣化瘀、固元鎮痛、醒腦 安神、清心瀉火、涼血止血藥相助,則藥力更為強大。 干漆于傷損方中罕見,《神農本草經》謂之“主絕傷,續筋骨, 五緩六急,風寒濕痹”。本方用之破血而消腫。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73.對癥辯證選名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