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九靈 說到成癮,人們通常會想到毒品成癮、賭博成癮等。但對品牌、產品和觀念的成癮,不少人會產生質疑:“品牌成癮是概念還是真實存在的呢?”
事實上,設計讓人成癮的產品和品牌是一門非常專業、嚴謹的技術,它是建立在大量的腦科學研究基礎之上的。廣告公司曾做過一個調查:在紐約,喝過可樂的消費者們,98%都會產生復購行為。人們對于某一品牌的迷戀,絲毫不亞于對黃賭毒的上癮。 從神經學的角度上講,黃賭毒之所以會讓人上癮,在于它們能讓人類的大腦釋放大量的多巴胺。那么像可樂這樣的品牌,到底是如何做到如此具有癮力的呢?
事實上,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個自我刺激開關。那些充滿癮力的品牌,通常在無形中控制消費者反復撥動大腦里的那個開關。 小白鼠與多巴胺 神經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小白鼠大腦中負責愉悅的區域植入電極,當小白鼠踩踏籠子里的踏板時,就向它的大腦釋放微弱的電流,分泌多巴胺,這樣小白鼠就可以體驗到快感。 結果神奇的事出現了,小白鼠瘋狂地按壓踏板,并且不吃不喝,對異性小白鼠也失去了興趣,甚至對自己的幼子也是不管不顧,有的小白鼠甚至在1小時內按壓了7000次,最終活活累死。
小白鼠之所以不斷地按下踏板是因為它要重復體驗超乎尋常的快感,踏板就是一個自我刺激開關,小白鼠可以隨著自己的意志,通過踏板來獲得自己想要的快感。
這個踏板是在兩種力量的作用下促使小白鼠按動它的:一種是擺脫匱乏感的意志,一種是獲得快感的渴望。這里的匱乏感很多時候是在接觸了超乎尋常的體驗后所產生的。自我刺激開關一端是逃離的意志,一端是進入的渴望。人們不斷地消費癮品,也是為了體驗到超乎尋常的自我良好感覺。
所以品牌和產品的信息要能夠激起人們的這兩種力量。當消費者試圖借助癮品來釋放心中被激起的這兩種力量時,商家就算成功地打造了具有自我刺激功能的自慰開關。 開關的一端是逃離的意志
社會學教授雷·奧登伯格《了不起的最佳空間》這本書中,提出了“第三空間”的概念。 所謂第三空間,是指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空間,不僅僅是咖啡廳和啤酒屋,其他比如商場、餐廳、電影院、書店等,都是人們的第三空間。 奧登伯格認為,人們渴望有一個非正式的活動場所,可以在那里聚會,可以把工作和家庭的壓力拋在一邊,放松下來聊聊天,暫時不去想家庭和工作中的瑣事。
第三空間之于品牌,到底有怎樣的魔力?舉個例子,優衣庫和無印良品之所以能受人們喜歡,是因為人們在那里購物時會無限放松,而國內的一些實體服裝店紛紛倒閉,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它們那缺乏空間感和溫度的店面,只具備了銷售的功能,消費者不能從中體驗到更多美好的感受。
另一方面,人們不但抗拒一成不變的乏味生活和按部就班的工作,還抗拒自己卑微的身份、不標準身體、不完美長相等。
因為抗拒,人們有了逃離的意志。而自我刺激開關一端,就是人們逃離的意志。因此商家通常會人為制造一些匱乏感,通過品牌營銷,從而激起人們逃離的渴望。 開關的另一端是進入的渴望
“你為什么喜歡購物?” “當我購物的時候世界變得更美好了。”
這是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中,購物上癮的女主對自己瘋狂購物行為的解釋。 “當我看著商店的櫥窗,我就仿佛看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完美商品的夢幻世界,能讓一個女孩子擁有一切的世界,在那個世界每個女人都很美,她們像公主和仙女一樣。”
女主的話揭開了一個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秘密:無論我們決定購買什么,很多時候是產品為人們開啟了一種美好可能。正是這種美好,將激起人們進入某種狀態、擁有某物的渴望。
那么影片中女主的美好是怎樣被打開的呢?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就認為:“在人們的內心深處不斷地發出一種聲音,這聲音告訴自己,有一種狀態能讓自己變得活力四射,變得完美——‘這才是真正的我’。我一定要進入那樣的狀態,并一直保持下去。” 所以,人們為了實現那個“真正的自我”,一直在渴望進入另一種更完美、更美好、無局限的狀態。這種渴望是沒有邊界的,一旦產生就會進入一個沒完沒了的死循環。 癮品就是逃離和進入的著力點
當品牌和產品激起了讓人們逃離的意志和進入的渴望之時,人們就在用力。就像一個人掉進水里,在水里撲騰和掙扎的時候,往往需要一個著力點。
打造癮品,就是在打造人們釋放意志和渴望的著力點。讓癮品成為自我獲得解脫和救贖的工具。前面說過,癮品就像神龕、佛珠、十字架、祈禱一樣,具有撫慰人們心靈的神奇功能。 人們想要變成理想中完美的樣子,就像人們渴望與神和佛產生溝通一樣,是遙不可及的。該怎么辦呢?如果不能與佛和神溝通,那就與佛和神有關的東西建立關系吧,于是人們選擇抓住佛珠和十字架。
人們不能變成美好完美的自我,就會抓住能與完美和美好自我連接的東西,比如麥當勞、蘋果、鉆石,因為它們代表著美好:和孩子一起吃麥當勞的時候,時光變得美好了;購買蘋果產品的時候,自己便擁有了科技與時尚的光環;向愛人求婚掏出鉆戒的時候,仿佛便能看見幸福美好的婚姻未來。
癮品就是商家們提供給消費者們自我刺激的開關,當你按下開關的時候,就會發生很神奇的事情。以許多大都市的白領為例,不管他們是想抗拒壓抑的辦公環境,還是渴望無拘無束的自由,往往會想去星巴克點上一杯咖啡,然后整天泡在那里。
在這個時候,人們的自我意志已經通過癮品與渴望的美好自我建立了連接。癮品讓人看到、體驗到、成為理想中美好的存在。
《成癮》這本書里,還介紹了許多知識與案例,讓人可以對設計那些充滿癮力的品牌和產品產生系統的認識,為想要設計品牌和產品的人提供一種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技巧。未來我會提供更具操作性的秘訣,和大家分享如何打造讓人上癮的品牌和產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