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元代大畫家王冕的故事,人們很容易聯想到“王冕放牛”、“王冕孝母”等民間廣為流傳的名人傳說,確實,歷代名人之中,大畫家王冕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王冕畫像 王冕本為浙江諸暨人氏,出身寒門,卻自幼勤奮好學,常趁幫父親放牛之際跑到學堂躲在窗下傾聽學生讀書,久而久之,老師講課的內容被他盡數記在心中,但因忘記放牛這回事,幼小的王冕沒有少挨父親的責打。母親見兒子如此癡迷念書,索性準許他寄宿到佛寺之中安心學習。于是,每晚上王冕都坐在佛像的膝蓋上,借著微弱的燭光徹夜苦讀,直至天明,這便是大畫家王冕“僧寺夜讀”的故事。 少年王冕靠著天資聰穎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在詩書和繪畫方面都展現出驚人的才華。尤其是他的畫工,極為出色。在王冕的諸多畫作之中,以畫梅花與荷花的技藝最為高超。相傳為了力求將荷花畫得逼真,王冕可以整日趴在池塘邊細心觀察荷花的造型神韻,絲毫不知疲倦。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江南水邊多有蚊蟲出沒,然而滿心系在畫作之上的王冕卻渾然不覺,依舊手持畫筆細細揣摩如何進一步捕捉水中荷花柔美高雅的姿態,路過之人目睹這少年如癡如醉的作畫神態,無不嘖嘖稱奇。 多年后,王冕成為遠近聞名的大畫家,前來向他求取字畫的文人絡繹不絕,功成名就的他依舊保持著虛懷若谷的品性,并將孝心奉養老母作為行事準則,由此,大畫家王冕孝心侍母的故事終成千古美談。 王冕的作品有哪些 元代杰出的畫家、詩人王冕,祖籍浙江諸暨,是一位儒雅俊秀的江南才子。王冕早年出身貧寒之家,幼時生活困苦,卻生性樂觀豁達,酷愛書畫創作,他寄居僧寺,草堂燈下刻苦讀書的故事曾激勵了無數莘莘學子奮發求學,王冕的作品亦受到后人廣泛的贊譽。 王冕的作品 今人提起王冕的作品,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傳世名作,《墨梅》與《白梅》兩幅畫作。據說王冕素喜梅花高潔,很早就開始研究梅花畫法,在他的諸多畫作中,也以畫梅見長。王冕筆下的梅花栩栩如生,風格獨特,在其成名之后,上門求畫者絡繹不絕,許多人就是專門為求一幅梅花圖而來。 至今依然流傳的王冕作品中,以《墨梅》與《白梅》這兩幅梅花圖造型最為優美,筆法亦十分出眾,尤其是畫作之上配以詠梅詩句,給人以無限美的遐想,無愧為王冕作品中最為得意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被稱為“詩畫雙絕”的王冕,在詩歌創作方面也頗有心得。相傳他所創作的詩,大都收錄《竹齋詩集》里,其中,尤以詠景詩的創作功力最為深厚。王冕的詩講求“借景抒情”,下筆如有神助,其作品往往寓意深刻,意境悠遠,字里行間包含對社會底層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淡薄名利、蔑視權貴的傲然心性。王冕的詩作大都內容樸實,通俗易懂,其中《吳姬曲》、《墨梅》、《江南婦》等,皆為膾炙人口的上佳之作。 王冕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元朝著名畫家王冕是個怎樣的人?據明代散文家宋濂的《王冕傳》記載,王冕出身貧寒,卻素來勤勉好學,一生酷愛詩畫,首先是一位在人生逆境中保持豁達與上進心態的樂觀主義者。 王冕畫像 《王冕傳》中有少年王冕夜宿僧寺,坐于佛像膝蓋上挑燈夜讀的故事。佛像多為泥塑,形象猙獰,加之在夜晚微弱燭光的籠罩下,整個佛堂的氣氛更為陰森恐怖,然而即便如此,專心讀書的他依然毫不在意,足見王冕不僅是個勤學苦讀的寒門學子,更是位心懷坦蕩,不信鬼神的真君子! 民間傳說中有關王冕的故事很多,關于王冕是個怎樣的人,說法也各異,然而有一點幾乎是世人的共識,即王冕是位以仁孝之心無怨無悔侍奉老母的大孝子。 據說王冕幼年聽從父命放牛期間,常跑去學堂偷聽學生念書,一聽便如癡如醉,將家中耕牛忘到了九霄云外,為此常受父親的責打。母親看在眼里,有感兒子勤奮好學,是讀書的好苗子,于是欣然允許他搬進寺廟刻苦攻讀,這才有了王冕僧寺夜讀的感人故事。可以說,王冕日后成為一代詩畫名家,與母親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生性善良,又頗為懂得仁孝與感恩的王冕對母親的感情自不必說,于是,功成名就后,他盡心盡力照顧母親至百年歸老,王冕孝母的故事因此而成為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千古佳話。 |
|
來自: lq4g5lz4qdo6p7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