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天氣不錯,趁著休息的時間,我帶著孩子去游樂園玩耍。 中午吃飯的時候,鄰桌坐了一家四口,兩個大人一邊等餐一邊低頭玩手機,兩個小孩則是穿梭在各個餐桌前后,不停地追逐打鬧,偶爾還會撞到店里其他吃飯的客人。 由于打擾到其他客人了,所以餐廳的經理過來提醒孩子的父母,委婉地建議給孩子一些管束,不要亂跑,因為服務員上菜可能會燙傷孩子。 孩子爸爸頭都沒抬,媽媽倒是放下了手機,板著面孔對孩子說:不要鬧了! 但是孩子卻滿不在乎,雙雙一溜煙就跑遠了。 惹得餐廳其他用餐的客人頻頻皺眉,父母無奈只好帶著孩子離開了。 其實,自從孩子兩歲能夠行動之后,就會越來越調皮,他們想要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但是如果不加管束,很有可能會讓他的性格變得不羈。 只有家長正確指導,培養孩子的教養,讓孩子做事守禮。 給孩子立規矩,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界限。父母如果沒有給孩子提出明顯的界限,孩子就會自己去探索父母的極限到底在哪里。 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行為可能會越來越過分,越來越極端,最后導致父母看不過眼,懲罰孩子,大家都不開心,不利于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所以,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給他們立規矩。 那么,在孩子出現哪些行為的時候,我們家長就要開始給他立規矩呢? 隨便動手、撒潑耍賴 我們常常會看到小朋友之間相處,也是會存在暴力行為的,比如他想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但是遭到了拒絕,就會使用暴力,動手搶回來;跟家長要某樣東西,不給就拳打腳踢等等; 這個時候,家長可不能心軟事事順著他們,大人要有自己的原則,要讓他知道,任何物品都有所屬權,如果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就要征得別人同意,絕對不能硬搶。 什么能給你,什么不能給你,要有明確的界限。 逃避責任、滿口謊話 有時候孩子為了逃避責罰,會選擇說謊。如果3歲以后還是謊話連篇的話,家長可能就要管教了,因為這很可能會影響到他以后的認知和行為,甚至走上彎路。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大聲斥責,緩和自己的情緒,詢問孩子事實情況的來龍去脈,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最真實的想法。 保護好孩子的自尊,管教孩子說謊的方式方法也不能簡單粗暴。 亂摔東西、大發脾氣 有時候孩子一個不高興就手就摔東西,這其實也是他發泄不滿的一種方式。 但是家長千萬不要縱容,因為一旦養成摔東西的習慣,浪費東西不說,在無形中就會讓他的脾氣變得暴戾,以后一言不合就摔東西,對于解決問題母嬰一點幫助。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 孩子有什么不滿,有什么委屈可以說出來,然后家長要給與安撫,不要放任孩子在一邊摔東西發泄情緒。 我們總說要尊重孩子,要順應孩子的天性,但是,也要教會孩子尊重。 隨波逐流、沒有主見 有時候孩子會隨波逐流,看見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要有,別人去的地方,自己也要去,自己沒有主見。長久以來,孩子成長認知能力、自我接納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早早培養他自己做決定的意識,讓他有說話的權利,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會承擔責任。 天下沒有不想寵愛孩子的父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沒有原則,一味縱容孩子、寵溺孩子,不會管教孩子。 只有正面管教孩子,才能引導孩子培養優秀的品質。家長善于用好自己家長的身份,管教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家長管教孩子,就好比一面鏡子。真實直接的反應父母教育的成果。 尊重孩子的話語權,尊重孩子的自尊,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孩子也會更加懂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