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是非常正常的,大家千萬不要想著消除這個心理活動。如果叛逆心理被消除了,那孩子就是一輩子的“奴才命”。(但是可以調和這個心理)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即便是最好的母親十九秒之內也會犯一個錯誤。父母愛孩子,但總會發生一些事情導致父母犯一些錯誤。 孩子小時候沒有自我意識,父母犯錯之后、孩子受了精神上的委屈、痛苦,往往自己不說、或者順應父母的想法。 如果一個酗酒的父親總是無故(或者因為她不是兒子)辱罵、毆打他三四歲的女兒,那么這個小女孩會認為“是我不好、是我沒有做好所以父親打我”。但是如果這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她就可以清楚的認識到“不是自己不好,而是父親不好”。 逆反心理正是兒童自我意識的表達,但是它是一個錯誤的表達。 這個時期的兒童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開始要求相應的權利,開始糾正父母的錯誤、對父母的部分行為說“不”。但是他們又不能正確實踐、表達自己的自我意識。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了獨立的意識,但是沒有維護意識的能力。他們沒有成熟的溝通技巧可以和父母好好溝通,又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有自己的訴求,但是沒有成熟的思想指引、支撐自己的行為。 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接受父母的一部分愛、拒絕父母的另一部分愛,但是又沒有能力和父母好好溝通,更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 逆反時期的孩子就像一個小“無賴”。他們要求獨立的權利,又不承擔相應的義務(不能承擔)。 看起來很不公平,但父母和孩子不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嗎?我們做父母的,本來就是要付出的。孩子畢竟是孩子。再怎么,也得等他們長大再說。父母需要正確引導孩子的逆反心理,即“恩威并施”。做到以下兩點即可: 第一,努力傾聽孩子、適當尊重孩子。孩子的逆反背后肯定有一些內部的心理訴求。如果不傾聽孩子的想法、解決核心問題,那么這次逆反行為被壓抑后,孩子只會有更隱秘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目的。 到時候家長更難發現,往往發現、也就晚了。 第二,不能因為傾聽、尊重孩子,就不嚴厲的管教孩子。過緊過松都是不對的。 在聽完孩子的內心訴求之后,家長要先交給孩子正確的做法。比如孩子因為想花錢偷了父母的錢,要先給孩子一個解決辦法:告訴孩子缺錢找爸媽要。 之后,要告訴孩子一定不能偷!(可以夾雜一些懲罰行為,但是一定要在交流之后) 如果這個時期的逆反心理被強硬的壓制,孩子就會走向相反的兩個極端。 第一個極端,孩子會變成一個不會表達自己需求、唯唯諾諾、處處受人欺凌的軟弱分子,不停地被周圍人剝削壓迫。(因為在童年,他被禁止表達自己的需求。) 第二個極端,孩子會變成一個暴力分子、不顧他人情感,不停地壓迫、傷害別人。(因為在他小時候,他的感情沒有被人體諒過。所以長大后,他也不會體諒別人的情感。)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有所幫助。 如果喜歡、或對心理有興趣,或者想得到一些專業、科學的指導,歡迎關注淘心理、關注其二心理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