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都開始熱衷于養生,卻不知道,養生對于現代人的做法來說,其實是非常滑稽的一件事。不僅因為現代人都誤把“養生”當作了“養身”,全在身體層面造作,更重要的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心理心態都與養生完全背道而馳。 何謂養生? 就是滋養生命的生機。 何謂生機? 小而言之,是生命本具的自我修復、恢復、成長的能力,比方說,頭發剪了,它會長起來;指甲剪了,它會長出來。 養生,就是滋養這種能力——使生命修復到它應該成為的那個樣子的能力。 當代中醫和西醫的差別之處 中醫與西醫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就是對疾病治療方法的認識。而這種認識甚至是對立的,完全不相容的。而這種不相容,恰恰告訴我們,什么樣的方法才能稱之為“科學”。 西醫對疾病的治療是對抗式的,是“汗賊不兩立”式的,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于是,所有的藥物、治療方案、手術都圍繞“病”來打轉。有細菌,就上抗生素,有腫瘤,就放化療解決,內臟出現異常,切除或者移植。而這些幾乎就是被現代人津津樂道的“現代醫學”。 中醫恰恰相反,中醫強調“驅邪外出”反對“關門揖盜”。導致身體致病的外來因素趕出去就是了,非要“除之而后快”最后就變成了兩敗俱傷。所以,中醫所有的治療幾乎可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養正驅邪”。利用藥物輔助身體自我恢復的機能,達到治病的目的,這就是“不治病而病愈”。 “ 古人說“修行須帶三分病”,“有病方知健為仙”。 ” 當今時代大部分人身弱的體質也是學習中醫的一個助緣。孱弱的身體本能地讓一個人的關注與思考轉向內在,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天之道損有余以奉不足”,身體棒棒的,學醫干什么? 導致人們健康每況愈下的原因何在? 大概分為外環境與內環境 從外環境來說,主要體現在生活方式上,比如:熬夜、用腦、用眼過度、暴飲暴食、過食寒涼;夏天過度貪涼,冬天出于“美”的考慮女士穿得很少,使得寒邪直接進入三陰經、營養過剩、盲目進補等;缺乏運動以及錯誤的運動觀念(比如:晚上鍛煉、劇烈運動、過度流汗等)…… 從內環境來說,由于社會過分強調狹隘的成功而導致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利益化、緊張化、攀比化、虛榮化……功利的成功思想使得人們越來越忽視道德、人格、心靈、修養,心理更多地被貪婪、自私、冷漠、虛偽等占據…… “ 百病由心生 ” 在當今時代,連孩子都想出名、出頭、甚至不惜三觀盡毀,不擇手段,不就正好反應了渴望被關注,需要掌聲的內在匱乏與晦暗嗎? 社會上各種媒體節目,都在告訴我們這個時代的“大象”中所生存的人們的“主癥”,這些“主癥”最突出的就是心理三陰癥,心理三陰癥必然伴隨著生理的三陰癥。所以,觀社會人心之相,就必須學習傳統文化,中醫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對于 “只關心疾病不關心生命”、“只重利不重德” 的現代人來說,如何做到如《黃帝內經》上所說的“形與神俱,精神內守”、“志閑少欲,心安不懼”,“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當然更不可能做到 “把握陰陽…獨立守神…淳德全道…積精全神” 了。既然做不到,而一味地在肉體層面造作,那么,養生就只淪為變著法地滿足口腹之欲的游戲。 古人對于生命健康的研究,早就有了范本,那就是《黃帝內經》, 我們無論學習哪一門學問,都要依經典,找源頭。比如,學道,須依《老子》,學儒,須依四書五經,學佛須依佛經,學命理須依《易經》。從學醫養生來說,當然要依據《黃帝內經》,這既是必須,也是正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