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骨折復位的標準 斷端無分離; 短縮<>< 2cm;="" ="" =""> 成角、旋轉<10o ;="" ="">10o> 對位>1/2。 二 石膏固定的原則 超關節固定,盡可能多地給予功能鍛煉。 三 骨折臨床愈合標準 局部無壓痛及縱向叩擊痛; 局部無反常活動; X線片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性骨痂通過骨折線。 四 石膏外固定加厚棉紙的部位 五 功能位 肩關節:上臂下垂; 肘關節:屈肘90°; 腕關節:背伸15°,第三掌骨與前臂一直線; 膝關節:屈曲15° ; 踝關節:足與小腿間呈90°,無內外翻 。 六 上肢篇 1、“U”石膏過肩關節、過肘關節。 肱骨近端骨折:肩、肘關節功能位4周; 肱骨干骨折:肩、肘關節功能位12~16周; 肩關節較易粘連,雖骨折未臨床愈合,但應早期功能鍛煉。 2、長臂石膏管型(托),三角肌止點,大魚際皺痕、遠位掌橫紋。 肱骨遠端骨折:前臂中立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周; 肱骨內髁骨折:前臂旋前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周; 肱骨外(上)髁骨折:前臂旋后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周; 肱骨內上髁是屈腕肌腱、屈指肌腱止點。 肱骨外髁骨折:屈曲型伸肘位,伸直型極度屈肘位。 肱骨外上髁為旋前圓肌起點。 尺骨鷹嘴骨折:前臂中立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周; 橈骨頭骨折:前臂旋后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周; 尺骨鷹嘴是肱三頭肌止點也可先肘關節135°、腕關節功能位2周后肘、腕關節功能位4周。 旋后位有利于橈骨頭的磨造,即使橈骨頭形態不佳,也不影響肘關節的屈曲運動。 尺、橈骨上1/3單(雙)骨折:前臂旋后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8)周; 尺、橈骨中1/3單(雙)骨折:前臂中立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8)周; 尺、橈骨下1/3單(雙)骨折:前臂旋前位,肘、腕關節功能位6(8)周; 3、短臂石膏管型(托),橈骨頭下兩橫指,大魚際皺痕、遠位掌橫紋。 Colles’、Barton骨折:掌屈、尺偏位2周,腕關節功能位(中立位)4周; Smith、反Barton骨折:背伸、尺偏位2周,腕關節功能位4周; 橈骨遠端:掌傾10~15 °,尺偏20~25 °。 尺、橈骨遠端骨折:腕關節功能位(尺偏位)6周; 腕骨骨折:腕關節功能位6周(背側撕脫 背伸位,掌側撕脫 掌屈位); 4、手舟狀骨石膏管型,橈骨頭下兩橫指,拇指指間橫紋、遠位掌橫紋。 手舟狀骨骨折:拇指外展,腕關節功能位10周; 5、糖夾石膏(掌骨骨折),腕關節上一橫掌,患指近節指間橫紋。 掌骨骨折:腕、掌指關節功能位6周; 6、糖夾石膏(近節指骨骨折),患指遠節指間橫紋,腕關節上一橫掌。 近節指骨骨折:腕、掌指、指間關節功能位6周; 7、糖夾石膏(中、遠節指骨骨折),腕關節上一橫掌,患指末端。 中節指骨骨折(指淺屈肌止點以近):腕、掌指、指間關節伸直位6周; 中節指骨骨折(指淺屈肌止點以遠):腕、掌指、指間關節功能位6周; 末節指骨骨折:腕、掌指、指間關節功能位6周; 七 下肢篇 1、長腿石膏管型(托),大腿根部,跖骨頸、鞋底超過所有足趾。 股骨遠端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脛骨上1/3骨折:膝、踝關節功能位8周; 脛骨中1/3骨折:膝、踝關節功能位12周; 脛骨下1/3骨折:膝、踝關節功能位16周; 腓骨骨折:膝、踝關節功能位8周; 2、長腿石膏筒,大腿根部,踝關節上三橫指。 髕骨骨折:膝關節功能位6周(也可膝關節伸直位2周加膝關節功能位4周) 3、短腿石膏管型(托),腓骨頭下兩橫指,跖骨頸、鞋底超過所有足趾。 脛、腓骨遠端骨折、近排跗骨骨折、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踝關節功能位8周; 4、石膏靴,踝關節上一橫掌,跖骨頸、鞋底超過所有足趾。 遠排跗骨骨折、跖、趾骨骨折:踝關節功能位6周; 八 常見錯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