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http://m.gmw.cn/2018-04/10/content_28275836.htm,id:28275836 讀張愛玲的文字,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悲涼。 在她筆下,不管是沒落貴族的女兒,還是歡場的交際花,亦或舊式家族的少奶奶,都生活在各自的悲劇中。 張愛玲的一生也是,少年成名后癡心錯付,之后驕傲、孤寂又涼薄地度過了一生。 她曾說:如果你認識過去的我,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現在看來,對“過去的張愛玲”影響最深的應是母親黃逸梵。 母親/黃逸梵 黃逸梵出身名門,曾出國留洋,沐浴歐風美雨,是一個新派女性。 幼年的張愛玲對母親是崇拜+愛慕+仰望:母親學識談吐不凡,會送她進學堂,按她的喜好粉刷房間,教她鋼琴英文…… 可她與母親并不親密,唯一一次親密接觸是有次過馬路,母親逼不得已牽了她的手,而且“一到人行道上立刻放了手”。 張愛玲10歲時,父母離婚。 她跟著父親生活,經常遭到父親和繼母的虐待,母親知道后私下傳話給她:“你仔細想想,跟父親,自然是有錢的; 跟了我,可是一個錢都沒有。” 弟弟/父親/張愛玲 2 18歲時,不堪父親毒打的張愛玲,偷偷逃出來投奔母親。 對于女兒的未來,黃逸梵給了兩個選項:“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話,那就不必讀書了,用學費來裝扮自己;要繼續讀書,就沒有余錢兼顧到衣裝上。” 張愛玲選擇了后者。 雖然是豪門之后,黃逸梵確實沒有錢,如今要負責女兒的生活,日子越發窘迫。 母女倆朝夕相處,黃逸梵對女兒越發失望,張愛玲舉止不夠優雅,為人處世不夠機敏,做事笨手笨腳…… 她說話越來越刻薄,張愛玲生病嘔吐,她說:“反正你活著就是害人,像你這樣只能讓你自生自滅。” 正值青春期的張愛玲一邊已與父親恩斷義絕,另一邊母親毫不掩飾對自己的失望,自己又很內疚拖累了母親——“看得出我母親為我犧牲很多,而且一直在懷疑我是否值得這些犧牲。我也懷疑著。” 于是,她一直向母親表示“花你的這些錢,我一定要還的。” “花你的這些錢,我一定要還的。” 3 成名后,張愛玲對稿費非常計較,因為她急著 “還母親的錢”。 攢夠了錢后,她把錢換成了二兩的小金條,找機會遞給母親,說 “那時候為我花了那么些錢,我一直心里過意不去,這是我還的。” 黃逸梵對著張愛玲哭了出來:“就算我不是個待你好的人,你也不必對我這樣。‘虎毒不食兒’!” 看著母親的淚眼,張愛玲心里默默地說:“不拿也就是這樣,別的沒有了。” 1957年,黃逸梵感覺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寫信給張愛玲:“我現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見你一面。” 張愛玲并沒有滿足母親的愿望,只是寄了一張一百美金的支票給她。 直到張愛玲晚年時,鄰居發現她常常面壁喃喃自語,禁不住問:“您需要幫助嗎?” “請您理解,我在與我的媽媽說話呢。來日,我一定會去找她賠罪,請她為我留一條門縫!” 在我們的理想世界中: 家,是每個人心靈最溫暖的角落,是受傷后舔舐傷口的安全港灣。 父母,是我們在世間最信任的人,是我們可以袒露傷口,并用最溫柔的愛讓我們痊愈的人。 可是,世間之事不可預料,很多時候最深的傷就來自于溫暖的家和深愛的父母。 就如張愛玲,母親曾是她的偶像,而在成長過程中,母親卻成了她的“債主”。 我們很多人也有一樣的遭遇: @歡歡 我的媽媽無疑是勤勞善良的,但她就是不好好說話。 從四五歲開始,媽媽就用“媽的”“浪擺”“騷“這些字眼罵我,再加上她厭惡的語氣和戳在額頭上的手指,讓我覺得自己又臟又臭,十分嫌棄自己。 和爸爸鬧了一輩子離婚的媽媽還常說:“為了你,我才拼命干活養家,忍痛挨累。”“為了你,才沒有和你爸離婚”“都是為了你好,我才打你罵你”…… 成年后,我一直想報答媽媽的恩情,把她的需求看得高于一切,竭盡所能改善她的生活狀況,把工資的80%給了她,還給爸媽買了房子。 可是,媽媽總是不滿足…… @寧寧 所有的過往中,最無法釋懷的是對爸爸的恐懼。 我一站到他面前就想逃走,看見他的眼神就害怕,聽見他大聲說話就顫抖…… 四歲時的一個冬夜,我和媽媽依偎在客廳里看電視,爸爸喝得醉洶洶地回到家。 突然,不知道為什么,爸媽就開始打架,具體的情節不記得了,只記得媽媽的鼻血、眼淚和我恐懼到致極的心情。 有一次吃飯時,爸爸不知道為什么瞪了我和弟弟一眼,我倆當時就淚流滿面。 上小學時,一聽見爸爸回家的腳步,我就嚇得魂飛魄散,邊跑邊和弟弟說:“爸回來了,快藏起來!” 初二的冬夜,暖瓶炸了,開水全部澆在了我的右腳,疼得我眼淚嘩嘩流,正好爸爸進來了,可他只看了一眼,問了一句,就回屋休息了。 當時,我多么希望他能急切走過來把我摟在懷里,溫柔安慰我,但他沒有。 如今回頭看來,爸爸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受了很多苦,我應該體諒他愛他,可是我做不到。一旦和他單獨待在一起,我就渾身不自在。 回想往事,很多創傷的背后,都若隱若現有父母的影子。 雖然看到過很多控訴原生家庭的故事,我還是始終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 為什么明明愛著孩子,他們還去傷害孩子? 1 因為很多人雖然做了父母 但內在仍然是個孩子 他們遇事時的處理方式,也如同孩子一樣,一旦沒有滿足,就會撒潑哭鬧,不可理喻。 因為很多父母也沒有被好好愛過,就如黃逸梵,她是姨太太的遺腹子,雖然出生豪門,但家人并沒有好好疼愛過她。 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就用自己的方法在出力不討好地愛孩子,所謂的“打是親罵是愛”。 2 因為沒有看到世界的全相 我們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一部分,記住了自己想記的事,以為這就是全世界,實際上我們被一葉障目,只是管中窺豹。 你認為受傷的時候,父親沒有扶起你,也許在那一刻,父親的手受了更重的傷,在外面受了更大的委屈。 3 因為人類就是天生負面的思想家 我們習慣用負面的角度去解讀世界,下意識會牢記曾經受到的傷害,以免再次受傷。 張愛玲只記住了母親對自己的冷言冷語,卻忘了她曾經力主送她進學堂,打開了她未來的大門。 當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問題時,如果只是哭鬧控訴,那就是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我們會漸漸發現:自己的方式竟然和父母一模一樣。就應了那句話:不小心長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每個人都有兩次出生的機會。 第一次,是母親給你的,你睜開眼睛,扶著他們的手,打開這個世界的大門;第二次,是自己給的,你從苦難中中出生,放下過去,迎來新生。 有的時候,媽媽懂得如何疼你愛你,有的時候會惡言惡行相向,但不管怎樣,總有一天她都會離開,所以學會做懂自己、疼愛自己的母親才是正途。 想要什么樣的媽媽,就讓自己成為什么樣子的媽媽。 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好好愛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不完美的父母與原生家庭, 做自己的理想父母,給自己最好的關愛,打破原有的舊模式,不斷成長自己,找到獨屬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駕馭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駕馭。 現在,都是成年人了,也是時候停止抱怨,為自己的幸福負責了。 作者/范燕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來源: 心靈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