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心中一直縈繞著一個問題:孩子的手寫能力重要嗎? 新研究證明,先學會手寫字的孩子,比較快學會閱讀,比較會思考,記憶力也比較好。換句話說,這不僅關系著手寫內容,更關乎其大腦潛能開發。 據《紐約時報》日前報導,美國多數州政府頒發非強制性的共同核心標準,要求教導易讀的手寫課程只限于幼稚園和小學一年級的幼兒階段。自此之后,教學重點便迅速轉移至熟練的鍵盤輸入技巧。然而,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提醒,不宜過早放棄童年手寫能力的培養。新研究證明,手寫和孩子廣泛的教育發展有很強的關連性。先學會手寫字的孩子,比較快學會閱讀,比較會思考,記憶力也比較好。換句話說,這不僅關系著手寫內容,為人父母者更要關注手寫在孩童的學習過程中是如何占有一席之地。 巴黎法蘭西學院心理學家德阿納表示,當人們書寫文字時,大腦中的獨特神經回路便會自動啟動。這涉及手寫文字形狀的核心識別能力,這是一種大腦心理模擬的認知模式。 這個回路似乎是以人類尚未了解的獨特方式起作用,讓學習變得較得心應手。 書寫字形狀多變,本身便是學習方式 2012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斯的研究結果也支持上述的觀點。研究人員于尚未學習閱讀和寫字的兒童面前,呈現寫有字母或近似形狀的索引卡片,同時,要求孩童以下列三種方式的其中一種,重新呈現所看見的字母:一是在紙上描繪虛線字母的形狀,二是直接在空白頁寫字,三是在電腦中鍵入字母。接著,利用腦部掃描器檢查他們的反應。 研究人員發現,初始的復寫學習至關重要。當孩子們徒手寫出字母時,他們腦中的3個區域會轉趨活躍,而成年人閱讀及書寫時,這些區域也會跟著起作用:左側紡錘狀回、大腦前端的額下葉和后頂葉皮質區。 相較之下,那些電腦打字、直接描繪字母形狀的孩子,并未出現相同的效應,他們大腦這些區域的活躍性明顯弱化。 詹姆斯博士歸因這種沒有固定形式的手寫方式??赡墚a生非常多變性的書寫結果。這種多變性的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方式。詹姆斯博士說,“當孩子寫出字體凌亂的字母,這有助于他學會掌握字母的能力?!比祟惖拇竽X必須明白每一個重復書寫的“a”是相同的意涵,不論我們看到的a是何種手寫的形式。能夠辨認每一個雜亂的手寫a,并確立字母最終所呈現的意義,比反復看見同樣的字母形狀更有助益。這項手寫練習的研究首次展示了大腦會因為手寫練習而改變。 手寫有助于學習 另一項研究中,詹姆斯博士比較了親自寫字的孩子,與光是看著他人寫字的孩子。發現只有實際參與寫字,才能涉及大腦運動神經的通路,并展現寫字學習的效益。這個效益遠遠超出了字母識別本身。 另一項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柏寧格追蹤小學二年級至五年級的孩童,證明了書寫印刷體、草寫和鍵盤上打字,都有特殊和獨立的大腦運作模式,每種皆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孩童用手寫作文比用鍵盤打字使用更多的字匯,表達更多的想法。手寫更能激發創意。手寫表現出色的孩子,其與記憶相關的神經活躍度高,其閱讀和寫作神經網絡的整體活躍度都高。 就現今的發展來看,印刷體和草寫體也出現了差異,草寫在課堂中及課后日益消失,這種特殊重要性也出現了差別。通常情況下,腦部損傷后,手寫能力受損,書寫困難會呈現奇異的表現形式:有人草寫能力相對未被削弱,而另有些人保留了書寫印刷體的原有能力。 再舉失讀癥的例子,患者閱讀能力減退,有人無法讀懂印刷字,但仍可閱讀草寫體,反之亦然。 這表明兩種書寫模式刺激大腦相異的神經網絡,比單一書寫模式涉及更多的認知資源。 柏寧格博士認為,無論草寫與否,寫字的好處不僅止于童年,對于成年人也有益處。一般成年人多以為打字比一般書寫快速有效率。 但事實上,這種效率會降低處理新訊息的能力。 手寫字不僅提升記憶讓學習更好,整體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均可受益。 草寫可以培養其他模式無法擁有的自我控制能力,甚至部分研究人員認為,草寫體可能是治療讀寫障礙的一種途徑。2012年的一份評論表明,草寫體可能對發展性障礙的個體特別有效,這種障礙是字母書寫過程產生運動控制困難,而草寫體對防止書寫字母上下顛倒和左右翻轉亦可能有所助益。 普林斯頓大學的米勒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奧本海默兩位心理學家的報告揭示,無論是實驗室或是真實課堂之中,學生動手做筆記的學習效果比單純鍵盤鍵入要來得好。手寫筆記有助于學生整理講課內容并重新建構重點,這種學習過程可增進理解力及記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