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一個叫法達的僧人,7歲出家。他喜愛誦讀《法華經》,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除《法華經》外,他讀了3000部佛經。 他最初參見六祖慧能時,以為自己讀的佛經很多,很自負,見了慧能也不施五體投地的大禮。慧能告訴法達如果讀了萬部經,得其經意,這也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 接著,慧能問法達:“你念《法華經》,以什么為宗?”法達回答說:“學人只知照經上的文字誦讀,根性暗鈍,哪知什么宗趣?”慧能說:“我不識字,你可把經念一遍,我便為你解說。” 法達隨即高聲誦經,當讀到“譬喻品”時,慧能急忙打斷法達的誦讀:“停!這部經原來是以因緣出世為宗,不管它說多種譬喻,都沒有超出于此。什么樣的因緣呢?經上說:‘諸佛世尊,惟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法達后經慧能多方開示,于言下大悟。 法達由于迷執于文字,盡管閱讀了那么多的佛教經典,卻不能明白其宗旨,這就是禪家經常所說的,縱然閱得一大藏教經意,而未能悟涅槃妙心,也是枉然。 后經慧能啟示,法達終于懂得了必須自證自悟絕對本源,才能打開佛的知見,一念心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