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夏朝是否存在,無論是史學界,亦或是考古學界,都存在爭議。不過,一般中國人往往支持夏朝存在說,而外國人對其則更表示質疑。 支持夏朝存在,主要有以下依據:第一,關于夏朝的史料,主要見于《史記·夏世家》和《竹書紀年》,在《尚書》《孟子》《周禮》《左傳》《國語》等典籍中,亦偶有提及。由這些片段史料,人們知道夏朝歷史上發生過大禹治水、禹受舜禪、夏啟奪位、太康失國、少康中興,以及夏桀暴政等大事。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古代歷史著作《史記》,其所記載的商周情況基本屬實,所以,其所寫的夏朝,憑空捏造的可能性就比較低。第二,中國稱華夏,這個“夏”字,很有可能就是來自于夏朝。第三,商朝已是比較成熟的文明,甲骨文和青銅器技術非常成熟,而商文明不可能憑空出現,之前肯定有一個漫長的文明積累和發展的過程。第四,就目前支持夏王朝存在的考古發現,主要有些學者認為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就是夏王朝的都城。第五,前不久,中國學者吳慶龍等人在著名的《科學》雜志上發表了論文,證實公元前1922年左右,黃河上游的積石峽地區發生了一場特大洪水,由是他們推測“大禹治水”的上古傳說甚至夏朝的存在可能與此有關。所以,很可能就有夏王朝的存在。只不過,文明程度比商朝低。 否認夏朝存在,主要有以下依據:第一,作為國家和文明的重要標志,商朝已經出現了甲骨文,而并沒有發現夏朝存世的文字。第二,國家和文明的第二個標志是城市,現存遺址中,包括二里頭文化遺址,也沒有百分之百肯定就是夏文化的都城遺址,因為其也有可能是商朝都城。此外,也有先后幾期分屬夏商的看法。不過,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掘。第三,受近代疑古思潮影響,認為中國古史是層累的造成,夏朝只不過是一個傳說,或者說是一種文明,而非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朝代。 關于夏王朝究竟是否真的存在,還需要史籍和考古結合起來的進一步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