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在說自己的孩子很粗心,容易出錯,特別是每次考試過后,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都會出現以下對話:
對話到這里,很多家長會長舒一口氣,原來孩子是因為粗心才沒有考好的啊,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粗心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他會做就行。 但如果簡單的把過錯歸結于粗心,就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采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后掩藏著什么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
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并不是。我們必須通過“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問題: 1 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總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很多孩子在看到題目時覺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過原題或類似的題目,但就是想不起來該怎么做,越是回憶以前做過的類似題目越是沒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聲,哇,原來是這樣的啊。于是再做,發現還是不能獨立的把題目完整的做出來,于是再看答案,再做。 原因:原來在做題目時沒有真正理解題目的解法,只能跟著老師的思路把題目抄下來,沒有自己動手整理,導致自己覺得會做了,其實只是在當時把題目背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就只記得題目不記得解法了。所以,“背題”是萬萬要不得的,考試的題目千千萬,背的過來么? 2 會做,但總是粗心,不是抄錯題就是算錯數很多家長都反映說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經常把會做的題目算錯,甚至有家長說孩子期中考試考了96分,丟掉的那四分全是粗心算錯的,并對這個成績很滿意,還有很多學生也說,這道題目我會做就可以了,這次算錯了沒關系,到考試時能算對就可以了。其實,小編告訴各位家長,會做做不對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心態問題,這個問題后面會詳細的說。第二個原因就是對知識掌握的不牢固,模棱兩可,錯誤總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現,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錯,其實都是因為在應用知識的時候不熟練,導致出錯。 3 心態不端正,覺得做不對無所謂,會做就行了很多學生都覺得只要會做就行了,平時算不對,到考試時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就能算對了。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原因:學生學習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一大法寶。而在學習中心態不端正,長此以往,會形成浮躁的性格,這是學習的大忌。 粗心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 1 注意力不集中粗心與注意力有密切的關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視知覺把收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時,信息會受到干擾,就容易出現錯誤、遺漏或遺失,從而導致粗心問題的出現。 孩子在學習中粗心馬虎大多表現為3種形式: 1、審題時,把題目中的加號看成減號,把問題的求和看成求積,把選項的ABCD看錯位置... 2、解答題目的時候,把數字抄錯,單位標錯,上一題答案寫到下一題... 3、解題思路模糊不清,上一步還沒想明白直接跳到下一步,最終一步錯步步錯。 以上種種,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做題時,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審題,如果連題目都沒有看清弄懂,就別提下筆解答了。 很多時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做題的時候腦子里在想別的事情,或者過于緊張而無法專心,而思維一旦晃神,做對題目就很難了。 解決辦法:生活中,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比如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給他們創造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讓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在學習上;當孩子專注于某件事情上的時候,家長不要刻意打擾,讓他們在無形中學會集中注意力。 2 孩子對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說都很簡單。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并不一定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于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解決辦法:一道題目,反復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并產生記憶。 3 孩子對知識的基本概念不清楚還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的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索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解決辦法:試著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發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 4 孩子的學習習慣有問題很多孩子寫作業不認真、不檢查、不喜歡打草稿、不肯寫步驟等,也都是習慣的問題。還有書寫習慣等,也會導致一些粗心問題。還有的孩子做題喜歡跳步驟,不但容易錯,還會導致按步得分時得不到前半部分應該能得到的分。 解決辦法:從生活中,而不僅是學習上,進行訓練。 1.注意力的訓練方法有讀書、下棋、學習樂器等等(關于這個問題的研究很多,有各種理論和指導)。 2.分析力的訓練方法是“隨口問”,養成隨時問為什么的習慣,養成思考的習慣。(這其實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即使是成年人中,沒有思考的習慣,不假思索地接收各種信息的人太多了。這種狀況有人歸咎于中國的教育體制不鼓勵思考,我覺得這種“都是體制,別人的錯”的態度倒真是教育問題。) 3.執行力的培養在于執行。永遠不認可口頭上的“會”,必須見到正確率才算結束。詩詞的背誦,一定要落到默寫。閱讀題,要講得出來龍去脈。數學題,一定要落實到步驟。這些都是要沉下心練的功夫,也是真功夫。 5 孩子做題準確率不高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反復多次后才能成為本能。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系”,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解決辦法: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做題,建立錯題本。也可以給自己制定訓練的計劃。每次認真分析錯誤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