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窮人思維→富人思維的問題,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生活環境不一樣,接觸到各種處理問題的方法不一樣,自然得出的結論也就不會一樣。在這里,筆者也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許會對大家有幫助。 在分享什么是富人思維之前,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是一個加拿大華人企業家《被放棄的概率權》里面的一個故事: 在這篇文章一開始,他甩出一個問題: 你面臨兩個選擇。 A,直接得到100萬美元; B,你有50%的機會得到1億美元,當然還有50%機會什么都沒有。 你選哪個? 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第一個答案,想想也好理解啊,因為毫無風險的你就多獲得了100W,為什么要去博第二種呢?這是典型的保守思維、窮人思維。 但是有少數人就會選擇第二種,如果你以為,他們就是腦子簡單地去賭,那你就傻了。不,他們當然不會直接選擇(直接賭,就是窮人思維了)。他們賣這個選擇權。既然有50%的機會得到1億美元,按這個概率,這個選擇權的價值就是5000萬美元。你害怕損失。但總有比你更有錢、更有冒險精神的人,想要這個機會。于是,你找到一個人,以1000萬或者2000萬,賣掉這個5000萬的選擇權。這樣一來,你都賺得比100萬更多。 可能大家覺得這個例子還不貼近生活,那筆者在列舉一個貼近實際的跟自己相關的,筆者是一個電子設備研究者,我花了一個月時間找資料,對比,看評測,選定了一款造型比較奇特的筆記本電腦(索尼的 UX17,當時售價兩萬多),又花了兩天時間下決心、找商家。入手后,有一次到一個投資人那里談事情,他看到我這個筆記本,很感興趣,拿過去看了十秒后對助理說去買一個。這其實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最直接的差別。 當面對選擇時,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就很明顯體現出來了,絕大多數人或許都會是窮人思維,那么我們又該完成窮人思維到富人思維的轉變呢? 在筆者看來,要完整思維方式的轉變,首先要完成的就是認知的改變,我們必須去接收不一樣的觀點。有錢人的思維是整合資源,而不是擁有現成的資源。其實很多窮人也不是甘心于一輩子領薪水的啊,他們只是在等機會,他們永遠在等機會。 窮人的思維習慣是:他們做到了,是因為他們富二代/有關系/運氣好,我沒有這些,所以我做不到。如果我有這些條件,我也可以做到。(例:他的文章為什么寫得那么好呢,因為他只是個大學生有大把的時間看書寫東西紙上談兵,我是每天忙著經營管理的實戰派啊,要不然肯定寫得比他好。) (-21東南偏北) |
|
來自: 永遠有你epgtrl > 《蘇引華老師的管理培訓視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