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南北朝(16): 3月19始寫兩晉南北朝,見此篇,有興趣者翻篇前往! 拓跋部鮮卑的拓跋猗盧,也就是拓跋力微的孫子,因協助劉琨抵御匈奴漢國,得到了豐厚的回報。313年,他修建盛樂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為其北都,修整平城(今山西大同)為其南都,又在平城南一百里,修筑了小平城,315年,他又被進封為代王,一時風頭無量。 拓跋猗盧 但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拓跋猗盧卻表現得有些操之過急,魯莽急躁,缺乏智慧了。 他偏愛小兒子拓跋比延,想讓他成為繼承人,但他卻沒有很好地安撫好大兒子拓跋六修。他的所作所為無異于火上澆油,反而把拓跋六修逼上了叛亂之路。 316年,他首先讓拓跋六修離開都城,搬到小平城居住,然后廢黜了六修的母親,又把六修日行五百里的駿馬送給了比延,最后還要讓六修給比延叩行大禮。 六修當然不從!拓跋猗盧便將他的奔馳600(乘輿)借給小兒子用。當六修遠遠地見到天字第一號座駕過來,以為父王駕到,磕頭拜見,但沒想到竟然是小弟比延,從此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即使父王召見,也抗拒不來。 拓跋猗盧真是鐵了心要傳位給小兒子,居然率軍討伐六修,卻不曾想被大兒子打得大敗逃匿,但最終仍難逃一死。 拓跋猗盧哥哥的兒子也就是侄子拓跋普根聞訊趕來,滅了六修,從而接替其叔叔王位,但沒過幾個月,就死了。 拓跋鮮卑暫時也就失卻了往日風采。 實際上,當時的段部鮮卑應該更為強悍,至段務目塵時,娶王浚女兒,被封遼西公,建都令支(今河北省遷安市),并協助王浚、司馬騰攻打司馬穎。 務目塵的兒子段疾陸眷在位時,于312年圍攻石勒的襄國,雖敗,但元氣未傷。至石勒襲取幽州,斬殺王浚之后,段氏鮮卑反而從石勒留置的刺史劉翰手中接收了幽州,段疾陸眷之弟段匹磾(di)鎮守幽州薊城。 務目塵去世后,段匹磾趕往都城令支爭位,卻被堂弟段末柸(bei)擊敗,隨行的劉琨之子劉群也被俘虜。 劉群被段末柸所逼,寫出書信與其父劉琨,約劉琨與段末柸共同對付段匹磾,但書信卻被段匹磾所截獲。 劉琨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段匹磾軟禁。段匹磾受到東晉王敦的勸說,最后殺了劉琨。 歷史上著名的“聞雞起舞”、“枕戈待旦”、“胡笳退敵”里的男主角劉琨,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段匹磾自從殺了劉琨之后,也時運不濟,人心渙散,雖也曾助晉數敗石勒,但仍然在320年兵敗,被石勒所俘,次年死于石勒之手。 段匹磾被殺 相較于拓跋鮮卑和段部鮮卑屢屢乘亂插手中原事務,慕容鮮卑卻相安無事,據守遼東,沒有一點波浪。 當然,在晉武帝時期,慕容鮮卑首領慕容廆(wei)曾經一度犯邊。說起這個慕容廆,據說少年時便雄偉有氣度,被張華贊為成年后必為治世之才,匡救時難之人。也怪,張華總是慧眼識材,大家還記得第14篇里講到的涼州刺史張軌嗎?張華對他也是贊賞有加! 慕容廆 慕容廆屢屢犯邊,被衛瓘一頓痛扁之后,幡然悔悟,修邊和好,專心致志地種地去了。 八王之亂之時,他也未曾出手,雖與宇文部打了一仗大獲全勝,畢竟也只是遼東一隅之事。 永嘉之亂開始后,慕容廆開始蠢蠢欲動,雄踞北方,專心經營自己的地盤,逐漸脫離晉室控制。直至317年,受封于東晉。 合該慕容廆出世,你不招惹別人,別人自會送上門來,讓你揚名立萬。話說王浚的小舅子崔毖(bi),時任平州刺史、東夷校尉,也就是遼東地區最高的行政軍事長官。平州,就是遼東地區。 官位不小,所以,崔毖也是自命不凡,有心籠絡招納流亡之漢人,似有割據一方之野心。 但似乎這些漢人不鳥他,反而紛紛投奔慕容廆。崔毖因此對慕容廆懷恨在心。 319年,崔毖暗中慫恿高句麗、宇文鮮卑和段部鮮卑聯合進攻慕容廆,圍攻慕容部都城棘城(今遼寧省義縣西北)。 棘城遺址 慕容廆禁閉城門,高掛免戰牌,反而送了一大批好酒好肉給宇文部,并大聲宣揚崔毖已派使者過來,搞得三部人馬云里霧里。 宇文部的智商確實有點讓人著急,竟然毫不猶豫,把全部酒肉笑納了下來,也沒有和另外兩部溝通交換下信息,著實讓高句麗和段部鮮卑疑心不已。 果不其然,高句麗和段部鮮卑越想越不對勁,我們辛辛苦苦趕來打仗,你宇文部和慕容廆搞得好像朋友似的,不玩了,撤了。 不知道宇文部首領宇文悉獨官哪兒來的信心,心想你們不玩了正好,慕容廆的地盤全部給我豈不快哉。于是宇文鮮卑連營三十里,進逼大棘城。 最后,宇文悉獨官只身逃脫,大敗而回,連他們祖上撿到的皇帝玉璽也給了慕容廆。 自此,慕容鮮卑聲勢日隆,燕國大地風云再起! 下篇繼續! 點擊標題右下方關注人文悟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