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膀胱炎的癥狀有,經常感到小腹脹滿,尿急、尿頻,小便時疼痛,還可能有尿失禁,咳嗽、緊張或者稍一勞累,則會有小便排出。 中醫認為,肝腎不足,引起膀胱氣化不利,這是本病的原因所在。使用現代醫學解釋,則是,當膀胱括約肌機能衰退,舒縮功能不足,尿液不能順暢排盡,殘尿留滯,便成了細菌孕育滋生的溫床,病情則會反復發作。所以,對慢性膀胱炎病人來說,治本之法,不是單靠抗菌素,而是激發肝腎之氣,使膀胱恢復氣化之職。 蠡溝、三陰交、陰陵泉都有強壯肝腎功能,可以促使小便的排出。其中,蠡溝屬于足厥陰肝經的絡穴,可以補肝調經,清熱消腫,能治療月經不調、小肚子脹滿、小便不利等病癥。三陰交是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交會的地方。該穴主治多類病癥,經常使用于治療尿路感染、腎炎、尿失禁、尿潴留、乳糜尿等。陰陵泉是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屬于五腧穴的合穴,五行里屬水,有清利濕熱、益腎調經、健脾理氣、通經活絡的功效,臨床應用很廣泛。該穴對于泌尿生殖系統病患有非常療效,可以用以治療尿潴留、遺尿、尿失禁、腎炎、尿路感染、遺精、陽萎等。 慢性膀胱炎病人,常用拇指或者中指端按揉這三個穴位,每回三~五分鐘,可以激發肝腎之氣,有效地治療慢性膀胱炎。 中成藥與藥膳食療亦是徹底治療慢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食欲不佳者,可以選用香砂六君丸、參苓白術散或者健脾丸;腰膝酸軟明顯,伴有口苦口干、手腳心熱、心煩便干者,可以用杞菊地黃丸或者知柏地黃丸;反復發作、容易感冒者,可以選用玉屏風膠囊或者口服液;怕冷而夜尿次數多的,則使用金匱腎氣丸或者五子衍宗丸;久病而癥狀不明顯,可以服用益母草膏、當歸片等;有輕微尿路癥狀,可以合用熱淋清沖劑、三金片、八正合劑等。 也可選用冬瓜、車前草、車前子、山藥、薏米、芡實、白茅根等,依據喜好做成粥或者茶。 1、冬瓜湯:豬肋骨二百五十克使用沸水燙過,入湯鍋,加四百毫升水熬煮成高湯,去浮沫。冬瓜五百克切塊,入高湯,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十分鐘,加少量鹽,蓋上鍋蓋,五分鐘后食用。本湯可以清熱利尿、消腫,主治濕熱型膀胱炎。 2、山藥芡實粥:芡實五十克,山藥五十克,粳米五十克,適量的油、鹽。把芡實、山藥、粳米入鍋,加水煮粥至熟,加油、鹽調味稍煮,即成。每夜溫熱服食,可以補虛勞,健脾腎,對慢性膀胱炎腎虛明顯者有明顯效果。 3、車前草粥:新鮮車前草葉四十克,洗干凈切碎,和蔥白一根,煮汁后去渣,再加入粳米五十克同煮粥。一日三回,連服三~五天。這道粥,對于慢性膀胱炎小便不暢,小便頻急者,效果頗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