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諺云:“要想釣的多,必須先打窩”。打窩雖然看似簡單,但是里面包含了很多技巧。 首先要根據所釣魚種的覓食嗜好打窩,各種魚類的喜好不同,要使用的窩料也會有所不同。比如鯽魚喜歡小顆粒類的香甜型窩料,鯉魚喜歡粗顆粒混合物酵香型窩料,草魚喜歡青草類的窩料…… 其次根據所釣水域打窩,比如水庫水廣魚稀需要打大窩,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打窩。打窩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不同水域: 在野生大水域:建議施以重餌,以擴大招魚、聚魚效果,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力求把分散的魚誘集于窩點。 野生小水面:以鯽、黃顙、白鰷等小型魚為主,宜采用小餌團、勤補窩辦法比較奏效。魚密度大,窩點數量少;魚密度小,則應增設窩點,以便尋魚星下鉤。 喂養魚塘:在與密度大的養魚池中垂釣,一般鳊、鯽、鯉、草、鰱混養一體,窩點不宜多,但餌量要重,采用小餌團、勤補窩的辦法。若上魚明顯減少,應適時補窩,以保持良好的上魚勢頭。 肥水塘宜施香氣濃烈、粗細混合的重餌,以激活其食欲。瘦水塘以碎米、麩皮、玉米渣等谷類的混合餌為佳,誘餌輕施,勤補即可。 不同魚種: 這里說一說三個野釣常釣魚的打窩方法。 鯽魚:鯽魚是一種雜食性魚類,可直接用常見的糧食作物,或者糧食作物加工后的產品(如大米、麩皮、小米、魚塘顆粒、菜子餅、豆餅等等)作為誘餌。 配置窩料時,講究虛實結合,在窩料里既要有一些粗顆粒讓魚兒有的吃,又要有細細的粉狀誘餌讓魚想吃又費勁,使進入窩子的魚不愿輕易離去。 草魚:草魚攝食量極大,日攝食量可達體重的40%左右,所以建議窩料應保證量大,充足。通常可以在岸邊杫一些鮮嫩的青草捆成把,甩在水中。早上魚起浮則可以將草甩在水面。 魚在下層的時候則可以在草上捆上石頭,使其沉底。另外需要谷物類配合商品窩料,如小麥、玉米、麩皮來配合多寶大魚底窩效果比較好。由于草魚食量大,建議發窩后每隔一個小時續窩一次。 鯉魚:釣鯉魚的時候窩子建議不要小,尤其是野外大水面,大窩子才能夠出效果,尤其是想要釣大魚的時候,窩子鋪的越大,遇到大魚的機會才能夠越大。窩料的狀態建議要散,軟中有硬,小中有大,鯉魚的窩子在水底最好是一個面,不要集中在一個點。(釣鯉的幾款自制窩料可以私信發送“打窩”查看) 不同的誘魚方法: 先誘后釣法:這是平時最常用的打窩法。在投誘餌后,待水面出現魚星,窩“發了”才開始投鉤垂釣。技術要領是:投的準、無聲音;先多投、后少投。當魚被誘來且頻頻上鉤時,補誘餌要特別當心,宜少不宜多。 邊誘邊釣:釣鉤裝上一小塊釣餌后,再在釣餌外面包上一層糟食,入水后幾分鐘糟食散開鋪于水底,釣餌仍在鉤上,等魚來吸糟食時,同時將釣餌吞下。 其技術要領是:誘餌應松軟一店,釣餌應黏一點、香一點;每次投鉤應盡量精確。此法釣魚效果很好,釣大魚最好。其缺點是上餌有點麻煩,最怕小魚搗亂。 虛誘實釣:把具有濃烈香味的糟食或拌有香料的大米、小米裝一紗布袋中投于釣點,使魚嗅其味而不得其食。此時將釣餌投于袋旁,正好中魚。此法省餌、省事、易行、效果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