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杏林觀書的第18篇原創文章 針灸的事,除了最后的效果,哪一件事不是基礎? --觀書 研究和應用針灸,基礎的經絡和腧穴不可不知,然手法也是極重要的一環。 雖說針刺取效以特定的腧穴或者配穴為治療依據,即所謂的“病有增減,穴有抽添,方隨證移,效從穴轉”。但手法的操作不同,結果往往也是天差地別的。 常能聽到一些人講,我是愛好者,不會也不敢扎針的,平時就拿艾條灸一灸,做做保健。 針刺手法確實不是那么輕易就可以學成掌握的,務必要下一番功夫,最后才能心隨證轉,法從針出。 疾病的起因和性質是復雜的,由于患者的個體差異,如性別、年齡、體質、生活習慣、對針灸的認識等,以及患者所在的環境差異,如氣候、地貌、季節等,這樣錯綜復雜的情況決定了我們用針時需要多種手法去處理和面對,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扎進去。 也有很多人認為,把針扎進肉里不就是針刺手法嗎?還需要搞出五花八門的手法嗎?這些所為全都是用來迷惑眾人罷了,于絕技無半點用處,簡直就是阻礙針灸進步的最大障礙了。 殊不知,粗暴的針刺入肉,除了給患者徒增痛苦外,并不能帶來多少益處,如此之人,不配稱大夫之名,實為操刀之屠夫,勾命之惡鬼。 沒有一定的技巧、經驗所支撐的針刺,充其量只能叫做插法或者刺法吧。 針前準備、進針法、針刺的角度和深度、行針與得氣、針刺補瀉法、留針與出針及相關聯的針刺意外處理方法,如暈針、滯針、彎針、折針、血腫、后遺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