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布面油畫 【收藏】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博物館 近期,人們圍繞著中東局部地區的戰爭紛紛表達各自的意見,動輒上升到價值觀和政治體制的問題,什么陰謀陽謀也都出來了,戰爭是不理會人們死活的,當然更不會理會人們在談論它了。談論戰爭的人們想必難以體貼戰爭之下的人們,天空有多混沌,經歷有多恐怖,硬是被動地活成了一個生命的常數。六月個人以為戰爭屬于非理性的理性產物,思考解決矛盾的方法本來是屬于理性的范疇,但是采取人類最難接受的方式,戰爭來解決,就成了非理性的表達。愿戰爭停息,愿人們的生活盡快如日月般歸回日常。 戰爭有時猶如鞭炮一樣,會有一個引線,這就是戰爭的起因,通常人們稱之“導火索”,往往導火索最多的一種表現形式就叫“革命”。今天我們欣賞一幅清新可人、美麗大方的俄羅斯女畫家齊內達·塞萊布里阿庫娃帶來的《紙牌屋》(The House of Cards)。這不是熱播美劇政治角斗的畫面,它是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后,塞萊布里阿庫娃創作的一幅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革命爆發時她在家族莊園內,突然間她的人生發生了巨變。1919年,她的丈夫因在布爾什維克監獄中染上斑疹傷寒而死亡。面對她的4個孩子和生病的母親,她沒有任何收入承擔,所有原來的家族儲備都已經不在家族的名下,所以這個家庭正飽受饑餓之苦。她不得不放棄油畫,轉而使用較便宜的木炭和鉛筆繼續繪畫,或許因為她受藝術世家的感染,或是因為她對藝術的執著,無論如何艱難,她終究都沒有放棄繪畫。 《紙牌屋》就是在她最悲慘的境遇下的作品,描繪了她的4個孩子。此時的塞萊布里阿庫娃一不想改變蘇聯早期藝術流行的未來主義風格,二不想畫帶有政治色彩的人物肖像,所以,她敏銳地捕捉生活中的場景,就像先前推介過的《早餐時間》,她抓住孩子們游戲的情景創作出溫馨美好的瞬間,在風云變幻的日子中令人感受一份超然的平靜和安穩。 或許是政治形勢使然,或許是經濟窘迫必然,孩子們穿著沒有生氣的幾乎是統一色調的藍色著裝,連同桌布的墨藍色,一下子占去畫面大幅的面積,壓抑,除了壓抑還是壓抑,甚至有窒息感,不過,此時的游戲是紙牌搭建模型,需要的就是小心翼翼和屏住呼吸精細地作為。有資料顯示,塞萊布里阿庫娃想借由4個孩子的表現,刻畫出一幅4個孤兒一起游戲的場景。雖然她的孩子只是父親離世不屬于孤兒,但是,因為時局的動蕩,終因種種局限她只能分別于1926和1928年間,帶出兩個小一點的孩子,跟隨自己遷居到法國歐洲等地生活,不能相伴身邊留在前蘇聯的另外兩個孩子確定過得類似孤兒的生活。 畫面中兩個孩子一起搭建著紙牌屋,另外兩個孩子在一旁專注地看著,從他們的眼神中似乎能感受到一些生活變動帶給他們的影響,最可能的是一種饑餓感,但是,此時游戲所需的用心和用力,以及用時讓他們陶醉于其中,全神貫注不知不覺中暫時忘卻當下的饑腸轆轆,或許又能拖到下一個飯點。失神的眼色和臉色讓人憐惜他們的遭遇,然而桌子上的玩偶和正在游戲的光景又不失童趣,若是如今,這樣的游戲活動似乎正一個個地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如同動物滅絕一般,被取代的是一塊塊游戲的屏幕,虛擬的玩伴,或是隔空而不能觸及的玩伴。大人的世界孩子很難明白,似乎孩子的世界大人也難以明了,雖然大人都是從孩子成長起來的,然而卻很難再回到小孩子的樣式。 塞萊布里阿庫娃雖然只是畫了生活實景的一角,卻反映出她藝術思想上的豐富,她的畫面有著豐富的色彩,豐富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技法表現。她總能隨遇而安,當她的女兒進入芭蕾舞學院學習時,我們又有了機會看她為我們呈現的一系列動人的芭蕾舞情景的畫作。 【代表作品】 秋作物的芽 1908年 梳妝臺前的自畫像 1909年 村莊里的甘藍 1909年 早餐時間 1914年 鏡子里的塔塔和凱蒂婭 1917年 漂白布 1917年 鋼琴女孩 1922年 在天鵝湖芭蕾舞更衣室 1924年 沙丁魚 1930年 靜物 1936年 英格蘭 1953年 自畫像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