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歡迎安鄉縣知青下鄉50周年紀念大會在黃山頭鎮沙堤村召開!
黃山頭父老親們,沙堤的父老鄉親們,來自長沙,常德,安鄉的所有與會的知青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安鄉丶常德數一數二以知青命名的紀念碑在沙堤村落成!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中華傳統中的清明節。也是我們安鄉縣知識青年響應毛主席號召下鄉 50 周年紀念活動的日子。
從昨晚到今天,第二故鄉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不知是老天看我們 50 周年后重返第二故鄉為之感動還是讓我們這群人再一次集體經受風雨同舟的考驗?! 這點風雨不能阻止我們活動照常進行,老天是在為我們喝彩,為這次活動在重妝濃抺! 我是這次大會的主持人劉志平,是 68 年 12 月 28 日下放到這里的知識青年,在這塊土地上我干了整整七年。
這里原來叫安造公社,翻開安造知青的歷史,1968 年 11.6 日迎來了最早從安鄉下放的知青。相繼十年里,從安鄉、長沙等地陸續有 300 多名知青來到這里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與這里的鄉親們一道戰天斗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一花就是半個世紀,當年青春年少的帥哥靚女,如今一個個都是白發蒼蒼的老頭老太,據初步統計還有十多位當年的知青戰友英年早逝,此時此刻我真是有點感慨萬千。
我站在這里放眼望去,這里的電排溝是我們開,樹是我們栽,閘是我們建,路是我們修。這里的山山水水,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與我們有著深厚的感情,在這塊土地上我們插秧割谷,挑堤挖塘,到處都有我們的足跡與身影,我們在這里流血流汗流淚,我們寶貴的青春歲月都在這里度過。正如一首歌里所唱,我們上山練過腿,下鄉練過背,酸甜苦辣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在這里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嘗到了做人的滋味……
過去這里是麻雀子過身不落腳的窮地方,天睛一把刀,落雨一包糟。石溪湖古田崗永遠流傳著這些故事。當年我下鄉的 13 隊,全隊都是茅草房,住沒有一間瓦房,行沒有一輛單車,起早貪黑每天工分就那么三四毛錢。
看看今天,樓房一個比一個高,一個比一個大。每逢過年過節還有開著小車回家的 70 后 80 后。喝的自來水,出門水泥路。什么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那只是我們這代人的夢想,早就 out 了。今天家鄉的變化,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歷屆鄉村干部的正確領導,我為家鄉高興,我為家鄉點贊!
最使我們值得回憶和感謝的是當年的父老鄉親,當年這里的大隊領導,感謝他們無私的接納了我們,感謝他們對我們關心與關懷,是他們的大愛,讓我們渡過了那個特殊的年代。當年大隊的領導大多相繼離世,很遺憾見不到他們了。今天是清明節,在此我代表所有的知青朋友向他們深深的躹上一躬,表示深切的懷念與哀悼(躹躬)。
部分大隊干部與知青歡送大隊赤腳醫生長沙知青譚則通招工進城|
知青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知青是一段難忘的歷史。為了銘記這段歷史,為了在黃山頭這塊熱土上永遠留下我們知青的身影和足跡,為了永遠見證我們知青當年與貧下中農的深厚友誼,借紀念知青下鄉 50 周年紀念活動之際,黃山頭知青特在沙堤村修建一塊:“沙堤知青閘”紀念碑以示紀念。
在此同時特別鳴謝黃山頭老鄉,安鄉三中校友,原省文化廳廳長,現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周用金先生無償為“沙堤知青閘”題字。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安鄉縣知青下鄉 50 周年紀念大會暨沙堤知青閘紀念碑落成典禮。大會由安鄉縣知青協會、安鄉縣京劇協會,黃山頭知青群,黃山頭沙堤村委會主辦。
本次大會純屬民間組織活動,沒有邀請官方領導參加。前來參會的院長,社長,鎮長,部長均以知青,好友個人名義參會。大會沒安排領導講話,沒設主席臺。只有知青丶鄉親們隨意入座,喝茶,看戲,互問溫暖,聊分別之情。
大會議程:一,表演節目,二,代表發言,三,發言結束后大會拍集體照, 四,憑大會出席證用大會工作餐(十人一桌) 五,餐后召開沙堤知青閘紀念碑落成典禮,大會結束。返鄉知青回各自大隊,生產隊走親訪友。
沙堤知青貼心人五哥五嫂,他家是沙堤三屆(66~71~77〉知青返鄉聯絡點,接待站。五嫂被知青稱謂沙家浜的沙奶奶!
講話的村民代表向多元,原大隊會計,也是當年大隊干部中唯一健在的一位。
2O18.4.5日于沙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