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幽情 作者:真智(楊志寬) 2018年4月15日星期日 上網百度一下近期很火爆的中國內陸歌唱節目《經典詠流傳》:這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制作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由撒貝寧擔當主持人。節目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主持人曾寶儀、音樂人庾澄慶共同組成鑒賞團,共同為觀眾解讀經典背后的文化內涵。該節目于2018年2月16日至2018年2月18日(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三)每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2018年3月3日起每周六晚20:00繼續播出。節目響應落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精神,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在注重節目時代化表達的同時,也深度挖掘詩詞背后內涵,講述文化知識、闡釋人文價值、解讀思想觀念,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樹立文化自信。 簡單說就是為古詩詞譜曲進行歌唱的節目。作為鄧麗君小姐的歌迷,瞬間反應就是早在1983年她就推出了古詩詞專輯《淡淡幽情》。1983年1月于臺灣發行,2月2日于香港等地發行,共收錄12首歌曲。該專輯曲目由古月、翁清溪、劉家昌、黃沾等八位作曲人根據中國古典詩詞譜曲。制作人是鄧錫全,謝宏中,鄧麗君小姐本人,鄭東漢,林楓。這些年來發行地區遍布香港,臺灣,日本,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榮獲1984年香港白金唱片獎,迄今為止唱片銷量早已超過500萬張,上網搜尋很容易欣賞的到這12首歌曲音頻或由鄧麗君小姐本人出演的音樂影像。 1980年一個秋夜,謝宏中因與前妻井莉靈感一現將李后主的《烏夜啼》譜曲,從而產生將唐宋詩詞譜曲,用唱的形式錄成唱片的構思。后來在新加坡偶遇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老板鄭東漢,兩人一拍即合,鄭東漢更推薦由鄧麗君演唱。 謝宏中在宴會上遇見了鄧麗君并將長期醞釀成熟的構想告訴她,她反應相當激烈,愿意嘗試。他們就是想如何將我國流傳數千年的古典詩詞用現代音樂表現,引起聽眾共鳴,保存逐漸被遺忘的中國文化。 為做好這張專輯,她找了當時港臺前衛和權威的人士為專輯譜曲,身為廣告人的謝宏中建議寶麗金唱片隨《淡淡幽情》專輯附贈一本畫冊。請林偉攝影表現當代一面,再找單柏欽就每首詞繪畫,以鄧麗君作為靈魂人物,使當代景與古代畫,對比強烈。謝宏中稱,之所以會找單柏欽繪畫,是因為偶然發現鄧麗君新加坡的家中收藏了大批品味不錯的好畫,當他看到鄧麗君收藏的嶺南派畫家單柏欽的作品時,便問鄧麗君找單柏欽畫《淡淡幽情》的畫好不好,鄧麗君一口答應。所以,謝宏中認為專輯內的畫作,其實也是鄧麗君的品味。 鄧麗君堅持不用詞牌名作為12首歌曲的曲名,而是創造性的選用了每首詩詞中的詞句為曲目命名,使歌曲與眾不同,更富詩意,也使得整張專輯在意境上更加統一。在唱片封面的設計上,鄧麗君沒有聽取其他策劃人讓其以古裝造型拍攝封面形象的意見,而是堅持選用簡潔的現代裝形象避免聽眾對封面造型的注意力高過對其音樂內容的關注。 專輯取名《淡淡幽情》,鄧麗君小姐是亞洲樂壇流行歌曲的鼻祖,婉約派的杰出代表,她所選曲目如下:獨上西樓(《相見歡》),但愿人長久(《水調歌頭》),幾多愁(《虞美人》),芳草無情(《蘇幕遮》),清夜悠悠(《桃源憶故人》),有誰知我此時情(《鷓鴣天》),胭脂淚(《烏夜啼》),萬葉千聲(《玉樓春,又名木蘭花》),人約黃昏后(《生查子》),相看淚眼(《雨霖鈴》),欲說還休(《丑奴兒》),思君 (《卜算子》)。 鄧麗君用她與生俱來的幽幽情懷唱出來,典雅、莊重又溫柔、多情,頗具唐宋風范。令人激賞卻又悲哀的是,在這張概念性專輯之后,國語歌壇從此再也無人有足夠的能力與高度,創作出這種傳統與流行有機性結合的作品,這張專輯中的歌曲,雖備受肯定,但由于演唱需要高度技巧,翻唱者并不多見。多年來,這張唱片一直被發燒友們作為完美人聲的試音碟。從音效上看,整張碟以人聲為主,配樂的音量較低,樂隊的位置也明顯靠后,《獨上西樓》出場時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具有極好的表現力和空間感,歌者的身高、姿勢和口型仿佛歷歷在目;人聲如水晶般純凈,音色溫暖清麗;配樂方面亦表現不俗,民樂和管弦伴奏音質平滑有光澤,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覺到錄音效果之好。尤其是想到這張唱片從作詞到作曲、演唱,前后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凝聚著十幾代文藝人杰的才華時,會倍感珍貴。由于在唱片意境與錄音上的完美,這張唱片在日本被稱作“最夢幻的大碟”,多年來發行了多個不同版本,長盛不衰,是環球歷年來發行再版專輯的首選專輯。 因為反響極好,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極力希望鄧小姐推出《淡淡幽情》的續集,專輯的名字暫定為《春云秋夢》,據說曲目當年也都選好了,拜托的一些作曲家譜曲,鄧麗君小姐本人不是很滿意,覺得基本上和《淡淡幽情》風格接近,而那一階段是她在歌唱事業上多方嘗試,力求突破創新,不愿一如既往地歌唱一貫風格的歌曲。續集里的部分歌曲她錄制了簡單的小樣,1995年,42歲的她不幸驟然英年早逝。家人整理香港,巴黎等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