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天,就是世界閱讀日了,這一天是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兩位大作家辭世紀念日,帶著對作家和作品的敬意,這個特殊的節日受到全世界人們的關注和歡迎。 現在,閱讀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每逢寒暑假,各種書單在朋友圈瘋傳。很多學校開展了閱讀活動,老師們也注重布置閱讀作業,比如“每天閱讀二十分鐘”,長期堅持,對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肯定有好處。 但是,我們還是發現,一些孩子把閱讀當做任務,在完成作業后,并不去主動閱讀,怎樣讓孩子把閱讀當做樂趣去享受,提到閱讀的實效呢?在上周的【每周一問】中,我們收到了很多老師的留言,趕快來看看吧。 上周問題 〖保證學生每天閱讀的有效性,你有什么高招?〗 @蘇恩亮:重要的是讓學生的閱讀興趣范圍擴展開 學生作為青少年有自己的思維興趣點,跟成人的閱讀思維興趣有偏差。 我們也沒有必要在一開始強調讓每個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撰寫讀書筆記等。更多的是讓學生的閱讀興趣范圍擴展開,不僅讓孩子接觸文學作品,還可以提供科幻甚至學術類作品…… 教師應該有豐富的閱讀儲備,能更多抓住時機給學生推薦學生能接受的可以提高閱讀品位的書籍。 家長也應該做榜樣,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自己找本雙方都可能感興趣的書讀讀。 環境的營造特別重要。在學校,如果允許學生自習課上隨便閱讀,可以有效地培養閱讀習慣。愛看書的孩子對其他孩子是一種積極的影響。希望學校圖書室更加開放,讓學生甚至周圍居民也能隨時借閱。家里最好能給孩子配備自己的寫字桌和書架,有了書架,就容易有藏書讀書的習慣。 @金紅接: 與閱讀同行,讓快樂相伴 在推進閱讀這條路上,我們已經走了十五之久,堅持“快樂閱讀”。其主要做法有: 1.快樂讀者。每天有一位學生向全班同學朗讀一段自己閱讀心得或精彩句段。 2.快樂銀行。每天閱讀時間及閱讀量將存在“快樂閱讀銀行卡”上,每月將卡上時間及閱讀量換成一定“幣”,一學期結算一次,可以兌換書籍,玩具等。 3.快樂推薦。學校每學期向學生推薦書目,一學期兩本必讀書目,兩本推薦書目。 4.快樂書市。學校通過舉辦“跳蚤書市”,讓看過的書籍流動起來,讓讀書愛好者花少量錢就買到喜歡書籍。 5.快樂讀書節。主要展示學生們讀書成果,如,書中演繹、讀書卡制作、讀書札記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熱情。 7.知名作家進校園。先后邀請了楊紅櫻、冰波、湯素蘭、秦文君等給學生進行講座,讓學生與知名作家零距離接觸,從而喜歡上閱讀。總之,讓學生愛上閱讀,只有激發他們的興趣,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freedom: 構建閱讀共同體 一是構建班級閱讀共同體。學生自由結合成閱讀小組(根據自己閱讀喜好),四人一組為宜,在半個月到一個月之內,共同閱讀同一本書(時間由組內成員自己商定)。每個組員閱讀后,在老師下發的“讀書筆記”本上記錄閱讀時間、書中“優美詞匯”、“精彩句段”以及“閱讀體驗”等。教師在晨讀、班會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悅讀讓我生活更美好”讀書分享會。每組學生分享自己讀書的情況以及收獲。并在班級展示學生的閱讀筆記(可以推送到班級微信群)。
二是構建家庭閱讀共同體。“母子、母女閱讀共同體”、“父子、父女閱讀共同體”等,并定期將讀書筆記上傳到班級微信群,使閱讀活動常態化,增進孩子和父母的親情。 [噓]不方便透露姓名的葫蘆娃(山東淄博臨淄齊陵二中 張強) : 細致操作,靜待花開 制定計劃。在老師指定書目或指定范圍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閱讀計劃,包含閱讀進度、閱讀形式、閱讀重點等等。 爬梯升級。根據學生的閱讀計劃,用一個表格記錄學生一個周期內的每天閱讀內容、頁碼、時長等,班級里張貼閱讀爬梯彩圖,完成該周期的任務的學生就自動爬升一級。 任務驅動。教師將整本書中的內容重點、學生的興趣點、有價值的研究點進行整理,提煉出3-10個由淺入深的閱讀任務,驅動學生閱讀。 語音分享。建立一個微信群或微信公眾號,學生將書籍中的精彩內容或自己的讀后感悟用語音+文字的形式分享出來,激發學生閱讀動力。 讀書匯報。在班級師生共讀一本書后,舉行讀書匯報,師生圍繞不同的話題,暢談讀書收獲,分享閱讀心得,鞏固閱讀效果。 @離離如如(江蘇科技大學附屬小學 蔡煒):不急功近利,反而高效閱讀方法在個人層面建議抄寫、聽寫、默寫、仿寫,續寫、改寫、隨文配圖,批注感受、同題作文等。小學畢業生讀滿100本書,領得讀書“榮譽大獎”證,才有資格領取小學畢業證。學校層面的讀書交流形式建議辦書市,買、賣、換、借書籍,給自己的愛書尋找下一位讀者。發布“推薦人語”“好書海報”都是切實有用的閱讀成果展示手段。 校際層面開展主題閱讀推進會,分低中高3個年段12個階梯式主題各采編10篇文章構成單元課程書系。愛讀書想提升的學生6年共讀經典文章360篇。教師、學生、家長在讀書活動中成為學習者、參與者、組織者、促進者。 學校敞開大門歡迎全體市民參加,用讀書活動影響一個城市的風尚,讓讀書集會成為這個城市一次又一次精神狂歡節。 葉圣陶詩云:“天地閱覽室,萬物皆讀書”,我們不應回避“電子書”,也主張多讀“無字書”。閱讀,可以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孩子愛上閱讀,終將成為民族文化的親近者與傳承人。
@汪丹: 變“閱讀”為“悅讀” 首先要注重根據孩子不同的階段特征選擇合適的讀物,加強吸引力。其次要注重閱讀后的交流,可以是與家長交流或者學校班會課生生、師生交流,交流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把閱讀的內容通過歌曲、舞蹈、小品等方式表現出來,不僅加深了閱讀內容的印象,也可以讓孩子樂于閱讀。當然,我們也應該更有耐心,一起陪孩子享受閱讀,真正“悅讀”。
@宋燕燕:讓學生找到閱讀的成就感 選擇書目中的經典片段,讓家長將學生的閱讀拍成小視頻,在班級群中展示,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同時通過關注他人閱讀,了解他人的閱讀習慣和方法。閱讀不僅可以讀,還可以演,利用“戲劇節”、“課本劇”等活動,抓住學生喜歡cosplay的興趣,將書本再現。
@浙江省東陽市吳寧第四小學 斯航峰: 對不同學生閱讀分層次要求 對不同學生閱讀分層次要求,其中課內名篇,要求人人過關,精讀細研,完成任務的同學可以有小紅星、小紅旗獎勵,達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兌換獎品等(代幣獎勵法),提高閱讀積極性。
@葉一: 選擇學生喜歡的書入門 很多孩子不喜歡看,可以選擇哈利波特系列、窗邊的小豆豆、金庸武打書系列這些。家長不要認為這些是閑書,不同的書籍帶給孩子理想的世界是不同的,這些書會增長孩子的歷史文化知識,培養愛心及難得可貴的想象力,也是在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wendy: 由興趣開始 剛開始要從他感興趣的書本入手!例如我兒子喜歡車,在他三歲開始培養閱讀的時候就買一些關于車的兒童讀本,一頁就幾輛車那種書,可能大人會覺得幼稚,沒什么好看的,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他覺得很有趣,自己拿著這本車書都能安靜地看,不用大人去管他。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的字越來越多,再慢慢挑字數多的書本,但是也要他感興趣的。等他閱讀有一定的習慣,再挑家長認為比較好的書!凡事都是由興趣開始!
@幸運基因~ 創設情境,寓讀于樂 閱讀能力確實很重要,是獲得知識以及培養思維的基礎。但是當前很多學生閱讀行為更像是迎合家長、老師要求。教師以及家長應主動探索情境,與學生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探討,可以舉行一些讀書會,還可以用故事表演,辯論等多樣形式讓學生和孩子找到閱讀的快樂。
@鹽城市建軍路小學 梅翔: 一本書,一類書 教師要有閱讀的意識,與學生共讀一本書。這樣無形中可以感染學生。師生共做閱讀小報或者思維導圖,展示閱讀的不同感悟。開展閱讀成果回報,可以是微視頻,也可以是才藝展示。進行閱讀成果的拓展,有計劃讀同一類書,可以進一步研究作者的觀點。可以與社區教育中心聯合,開展實踐活動。
@枯榮 1.營造閱讀氛圍。把教室和家庭書房布置成閱覽室,讓孩子想讀書時隨時可以都讀;班級小組、宿舍構建閱讀場;書香校園熏陶。2.師長榜樣示范。親子共讀,師生共讀,小組競讀。3.閱讀及時獎勵。三天一評,每周一結,公示獎勵。4.閱讀形式多樣。課前三分鐘演講,好書推薦,課本劇排演,讀書筆記展評……
@Sandy: 堅持每天閱讀 給大家介紹我搭班班主任的經驗。學生每天都有閱讀任務。準備一個比較厚的本子,一本課外讀物,每天讀10頁。每讀一頁提出三個問題記錄在本子上,而問題的答案必須在閱讀的書中找得到。而且嚴格檢查,堅持了幾年了,不說別的我們班學生的閱讀量真的挺大的,而且學習氛圍超好,基本拿本書給班上學生,可以安安靜靜看的哦! @禾 @ 斗(桐廬富春江中學裘賽科):提高閱讀話題在親子交流中的頻率。 倡議家長開展“親子閱讀”,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榜樣的同時,也稱為孩子的閱讀伙伴,平時經常一起討論讀書進度,分享讀書觀點和方法,提高閱讀話題在親子交流中的頻率。 (以上是上期“每周一問”精選留言) 小編在準備這期的選題時,發現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竇桂梅校長有一篇文章非常契合本期話題,在此分享給大家! 竇桂梅: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特聘專家、專題課程主持專家。著有《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研究》《竇桂梅與主題教學》《做一名有專業尊嚴的教師》等。 怎么有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01 “閱”與“讀”不能割裂 “閱”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會有“讀”。 “讀”并不是單單表現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有靜思默想的默讀。 讀書是讀給自己的,讀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好聽、動聽。 02 找到進入閱讀森林的鑰匙 對于閱讀而言,最重要的永遠不是懂不懂,懂多少。 很多時候,一種朦朧而舒心的快樂,才能引導孩子進入“閱讀的森林”。 03 如何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的形成可以有兩種基本的途徑: 一是強制,結果是習慣形成了,同時強烈的反叛心理或過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這是一朵嬌艷惡毒的罌粟花; 二是暗示,可以養成習慣,還能對暗示源產生親近感。 英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羅爾德·達爾,他寫過《女巫》《瑪蒂爾達》等許多好看的書。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卻非常之差,而且還十分厭惡自己的學校。偶然的機會,一位康娜太太走進了達爾的學校,每次來的時候,她都拿來一本書大聲讀給孩子們聽,她對書的熱愛深深地感染了達爾,一年之后,達爾就變成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小書蟲了。 要讓孩子形成這樣的閱讀習慣,可以像康娜太太那樣堅持為孩子們大聲朗讀,最好是朗讀虛構的、有故事情節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學作品。 也可以組織孩子進行持續默讀,簡單的講就是在一段持續的時間內,一般為10至15分鐘,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或報紙獨立默讀。 04 怎樣讓閱讀的火越燒越旺? 課外閱讀的指導首先是保持熱情,保護興趣;其次是我們給孩子的書是否有足夠的魅力;然后才是方法和技巧。 有什么能讓孩子的閱讀之火越燒越旺的? 我想是氛圍,一個喜歡閱讀家庭更容易培養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 ■ 親子閱讀:比較適合低年級。 在家庭中每天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確定為閱讀時間,在動聽舒緩的音樂中,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書,享受讀書的快樂。 ■ 伙伴閱讀:在學習伙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的童年生活。 先引導孩子用一段時間去讀一本教師或同學推薦的好書,然后用一個集中的時間由同學和老師以及家長共同對作品進行自由的討論,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讀后感或其他作品。 ■ 影視閱讀:利用影視作品營造閱讀氛圍是一個很投機的辦法。 現在已經有很多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的名著被搬上銀幕或熒屏了,比如《大鬧天宮》、《寶蓮燈》、《湯姆叔叔的小屋》、《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孩子們都特別喜愛的。 05 怎樣推薦讀物 ■ 結合教材內容推薦讀物: 如學習了《珍珠鳥》引導孩子閱讀《馮驥才散文選》;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引導孩子閱讀《安徒生童話》……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拓展孩子的知識領域。 ■ 從學生的好奇心入手推薦讀物:“神五”、“神六”成功發射,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們對天地宇宙、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就抓住時機推薦《十萬個為什么》、《少年百科全書》、《五千年未解之謎》、《藍貓淘氣三千問》等科普類書籍給他們,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常為書中所述驚嘆不已。 ■ 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推薦讀物:現在的孩子喜歡“腦筋急轉彎”“漫畫”這類型的書,就推薦《老夫子》、《阿凡提的故事》等書給他們,讓他們感受書中妙趣橫生的畫面和人物的機智、勇敢,陶冶了學生的性情,提升了學生審美情趣。 關于保證學生每天閱讀的有效性,大家都提出了很多好辦法。小編覺得,比起打造閱讀的外在環境,激發孩子閱讀的“內在動力”更加重要。老師和家長的引導和支持,不在于布置了多少閱讀作業,給孩子買了多少本書,而在于能否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選書”,能否抓住時機向孩子“薦書”,能否陪伴孩子“讀書”,能否讓孩子體驗閱讀的收獲——“賞書”。如此,定能在孩子的心靈和書籍之間架起一座美麗的橋,順其自然,花自盛開! 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讓我們審視閱讀,和孩子一起體驗閱讀的快樂!感謝參與此次話題的所有老師!期待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我們的【每周一問】的回答中,貢獻您的育人智慧。小編在后臺等您哦。 【每周一問】,等你來答。下面我們進入今天的話題。 老師們都希望自己的班級團結和睦,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可是,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隨時會發生,有些事不大,可是處理這些耗費老師很多精力,有些事矛盾尖銳,處理不當,非但孩子的矛盾解決不了,老師自己還會卷入沖突,惹來麻煩。 機智聰明的老師們,孩子之間發生了矛盾,您有哪些處理策略? 每周一問 孩子之間發生了矛盾,您有哪些處理策略? 文末留言即可 入選我們下期【每周一問】的留言將有機會獲得《人民教育》雜志一本(每周我們會免費贈送3本),歡迎您的回答哦! 加入【每周一問】 文末留言『每周一問+你的回答』 推薦問題 文末留言 「推薦問題+你想推薦給我們的問題」 (如果您推薦的問題被采用,我們將免費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 下周六,我們不見不散! 文章來源 | 本期嘉賓文章來自高分家長等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