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書; ![]() 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書; ![]() 第三帖:王薈《癤腫帖》,行草書; ![]() 第四帖:王薈《翁尊體帖》(《郭桂陽帖》),行草書; ![]() 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書; ![]() 第六帖:王獻之《廿九日帖》,行楷; ![]() 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職帖》),行楷; ![]() 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書; ![]() 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書; ![]() 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無申帖》)行書。 ![]() 《萬歲通天帖》,在唐代稱為《寶章集》,后又稱《王羲之一門書翰》。武周時,武則天征集王氏墨寶。王方慶將家藏王羲之、王獻之等先祖廿八人法書真跡十卷獻上。武則天命人雙鉤郭填復制。摹本藏入內府,真跡歸還王氏。后真跡不知所終。歷明清,摹本又遭兩次火災,至今尚存者僅七人十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此帖何以稱萬歲? 武周時期,武則天頻頻更改年號,萬歲通天就是年號而已。從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三月至萬歲通天二年改元神功止,共計二年。 武則天于公元697年(萬歲通天二年),向大臣征集王羲之墨寶,鳳閣侍郎王方慶獻出他十一代祖王導,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珍本十卷。 《舊唐書》列傳第三十九記載:“則天以方慶家多書籍,嘗訪求右軍遺跡。方慶奏曰:“臣十代從伯祖羲之書,先有四十余紙,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臣并已進之。唯有一卷見今在。又進臣十一代祖導、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曾祖褒,并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已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則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事,復賜方慶,當時甚以為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