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骨科、針灸科學習時常見到腳后跟痛的患者,有一部分患者拍片子后會有骨刺的存在,但是也不乏很多片子正常的病人,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醫學上我們稱腳后跟疼為足跟痛,以往足跟痛通常歸為兩種原因,即骨刺和跖腱膜炎。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足跟痛應考慮骨內原因與骨外原因,由此將足跟痛分為兩種類型:跟骨內高壓引起的足跟痛與跟骨外周圍炎癥引起的足跟痛。跟骨外周圍炎癥又分為骨刺伴炎癥型與無骨刺型。足跟部炎癥主要以足跟脂肪纖維墊炎、跖腱膜炎、跟部滑囊炎、跟腱腱圍炎為主。那么他們的具體表現主要有哪些?又如何區分呢? 1. 跟骨內高壓引起的足跟痛:多表現為夜間疼痛明顯,多為靜息痛或晨間下地負重時疼痛明顯,同時疼痛常為跟骨酸脹感,相比于跟骨外炎性疼痛壓痛更為廣泛,往往沒有固定的壓痛點。 2. 跟骨外周圍炎癥引起的足跟痛:通常變現為壓痛固定,針對跟骨外炎性治療有效,無明顯的夜間靜息痛,可有骨刺的存在,抬高下肢未見明顯緩解。具體有以下幾種: ①足跟脂肪纖維墊炎:以足跟疼痛為主,多伴有局部的腫脹。該炎癥多由于外力作用下損傷跟墊而引起,在跟墊處存在明顯壓痛。 ②跟部滑囊炎:該炎癥為跟骨周圍滑囊處發生的炎癥。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皮膚發紅、局部皮溫高和局部壓痛的癥狀。 ③跖腱膜炎:跖腱附著在跟骨結節上。因此當其損傷時多表現為足跟下或足心疼痛,壓痛多在跟骨結節前緣。 ④跟腱腱圍炎:多表現為跟腱部的疼痛、腫脹,尤其在踝關節活動時更加疼痛。 ⑤足跟骨刺:跟骨退行性改變時有局部骨質增生,即跟骨骨刺,骨刺長期存在時可引發局部的炎性反應,產生局部紅腫、疼痛的癥狀,因此足跟外炎癥時可伴有骨刺的存在。 除此之外,某些其他疾病也可表現為足跟疼痛,例如骨質疏松時長期站立會出現足跟酸痛的癥狀,痛風患者也會有足跟疼痛的表現。因此當有足跟痛時應當明確病因,予以合理的治療方案,及時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 作者:張瑞萍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了解更多有趣的健康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