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畫筆勾勒濰坊美韓子富和馮聚成致力為家鄉山河立傳 第八屆中國畫節可謂是名家云集,佳作薈萃,一幅幅精彩紛呈的作品,讓市民欣賞到全國各地的美景。4月22日,記者了解到,一些濰坊籍參展畫家不忘展現家鄉美,他們用畫筆,把家鄉的山山水水留在了宣紙上,勾勒出了一幅幅描寫家鄉山川美景的畫作。 韓子富,字子夫。1951年1月生于山東濰坊。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習畫,師從張宏賓、于希寧、郭志光、韓國臻、郭怡孮、賈又福、李鐵生諸名家。2006年,韓子富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從2010年來,韓子富由畫太行山轉為畫家鄉山水,中國五鎮之首的沂山,倡導濰坊人畫濰坊,連續寫生創作沂山系列作品,被大家譽為“畫沂山第一人”。韓子富曾任濰坊電視臺副臺長、高級編輯,濰坊市專家協會副會長,攝影家協會主席,市拔尖人才,濰坊市美協副主席。現為濰坊市美術家協會顧問,濰坊市中華文化促進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世紀名人書畫院院士,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生院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訪問學者,學術委員會委員。 帶來兩幅關于沂山的大作品在第八屆中國畫節魯鳶美術館展區,參展畫家韓子富帶來了兩幅以沂山風景為背景創作的作品,分別是《大美沂山》和《沂山攬勝》,均為大八尺作品,是他專門赴沂山創作的。《大美沂山》畫面濃墨重彩,淋漓酣暢,綿延起伏的沂山氣勢磅礴、浩氣恢弘,展現了大氣雄渾的畫風,此作已被魯鳶美術館收藏。魯鳶美術館館長戴曰禮介紹,韓子富擅長作大畫,他的作品立意高遠,布局開闊,形神兼備,韻趣天成,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沂山攬勝》中將沂山所有的景點納入,還交代了作品的創作背景:“東鎮沂山為中國五鎮之首,古有與五岳齊名譽,山巒綿延蒼松霧,高崮險壁流泉飛瀑,我自2010年始十赴沂山寫生,醞釀終創作此稿,供同仁指正。” 韓子富告訴記者,這幅作品是他五年前的冬天創作的。為了更好的創作,他在沂山上一連待了十幾天,由于天氣寒冷,手指都被凍壞了,因此這幅作品也給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我喜歡沂山的山水,每個山頭都代表了一種不同的韻味,我要通過我的畫筆來反映沂山的美。”韓子富說。 “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畫家對沂山的地形很熟悉,景點排序到位,有很強的寫生基礎,作品也很接地氣。”家住寒亭區楊家埠社區的齊明波看完這幅作品后說道。 第八屆中國畫節上,韓子富向市民介紹自己的作品 2010年起每年都去沂山寫生韓子富是中央美院賈又福工作室學術委員、山東省美協會員、濰坊市美協顧問。韓子富說,他的師爺李可染為祖國山河立傳,導師賈又福是中國當今山水畫大師,其《太行豐碑》已載入美術史,而他的志向是畫家鄉的沂山。 從2010年起,韓子富由畫太行山轉為畫沂山,連續寫生創作系列作品。“我每年都去沂山寫生,最長的一次待了20多天。”韓子富說,沂山的氣勢從表面是很難表現的,通過畫每個景點,他對沂山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深層認識。寫生期間,他吃住在沂山上,與當地村民和護山看林的工作人員都很談得來,聽他們講述與沂山有關的故事,激發他的創作靈感。 “沂山與太行山不一樣,沂山上的植被多,不能單將太行山的畫法移到沂山上,要根據沂山自身的特點研究新畫法。”韓子富說,目前,他以創作沂山題材的作品為主,百丈崖、歪頭崮、獅子崮、玉皇頂等沂山景點都多次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沂山是濰坊山之魂,水之脈,文之源。畫沂山,不僅畫的是沂山的美景,更是畫家鄉的山水,寫家鄉的精神。”韓子富說。 ![]() 馮聚成 帶動身邊人一起畫青州云門山、駝山、仰天山、玲瓏山、井塘古村、昭德古街、范公亭……翻看馮聚成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是描繪青州風物的。馮聚成說:“其實我畫的也不光是青州有名氣的山水、村莊,更多畫的是一些大山里面沒有名字的小山。像這次參加中國畫節的這三幅作品,畫的就是青州王墳的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山。” “看馮聚成老師的畫,就像是看到了自己老家一樣,感覺有一種親近感,接地氣,有生活。”家住奎文區圣榮廣場小區的劉守峰如是說。 據了解,馮聚成在自己畫好青州山水的基礎上,還積極動員組織青州的美術愛好者一起去畫青州。2017年春天,馮聚成倡導發起了“青州畫家畫青州”活動,組織青州美協的畫家一起去青州山里體驗生活、寫生繪畫。迄今他已經組織了3次這樣的寫生活動,參加人員也由剛開始的十幾個人發展壯大到現在的30多人。 據了解,4月28日將在青州開幕的“中國·青州文化藝術節”就專門辟出了“青州畫家畫青州”展區,屆時馮聚成和他的朋友們將一起展出150余幅原汁原味的青州畫,以此展現家鄉的美。 記者 張振民劉燕 來源 濰坊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