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家蘇軾在名篇《三槐堂銘》中寫道:“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這句話被無數家庭奉為經典,常常懸掛于正廳醒目之處,時刻警醒子女們,要厚德載物,飽讀詩書,家業才能長久興盛。 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為人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兒女,傾盡所有想給他們最好的生活。但是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再大的家業如果無法沒有才能,終會有耗盡的一天。 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庇護,踏入社會闖蕩,父母現在應該教給孩子什么品質和才能,才能讓他出人頭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呢?唯有以下兩點。 一、要性格忠厚,厚德載物性格忠厚,要有容人之心,容人之量。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身邊犯錯的人,要有包容之心和寬大的氣量,絕不能落井下石,過河拆橋。 包容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包容。這樣建立起來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才是長久牢固的! 正所謂“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厚道得人心,我們都愿意與厚道的人交朋友,愿意與厚道的人合作。 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為人厚道可以贏得更多人的好感,事業上自然就會獲得更多幫助,從此一帆風順,將家業越做越大,越做越長久! 忠厚還要學會吃虧,能忍辱負重。能吃虧的人,別人會愿意親近,能忍辱負重,性格堅韌的人,才是家族的支撐和依靠。這樣的人繼承家業,何愁家族不盛! 二、要飽讀詩書,有一技之長“商圣”范蠡博學多才,曾幫助越王勾踐滅吳稱霸,功成身退后經商成為巨富。“智圣”諸葛亮飽讀詩書,助蜀國三分天下,一生鞠躬盡瘁,萬古流芳。 諸葛亮和范蠡飽讀詩書之人,讀書可以讓人獲得智慧,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教導二兒子歐陽奕:“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才能讓人在事業上無往不利。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讓人有氣質,贏得別人的尊重。有學問的人在為人處世和談吐上會透露出不凡的氣質,讓人不由心生敬佩。 “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給人更好的生活條件,生活資源。沒有文化,家業如何長久? 古人對讀書推崇備至,正是因為,讀書是家族長久、家業興盛、安身立命的根本! 本幅對聯適合懸掛于正廳,或是贈送親朋好友,能警示子女不忘家風家訓,更能彰顯出書香門第的不凡氣質!是最適合掛在中國人家中的一幅對聯!真跡恒久遠,一幅永流傳! 名家汪開潮先生 手書真跡細節展示 名家汪開潮先生 手書真跡細節展示
|
|
來自: 謹身節用華 > 《學習、書法、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