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孫聰 摘要:目的觀察逍遙散合痛瀉要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方法 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治療組30例,采用逍遙散合痛瀉要方(柴胡、當歸、白術、自芍、茯苓、甘草、生姜、薄荷、陳皮、防風)治療;對照組30例,采用洛哌丁胺(易蒙停,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兩組治療4周為1療程。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關鍵詞:腸道疾病;腸易激綜合征;逍遙散;痛瀉要方;腹瀉;中藥治療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它包括一組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或間歇性發作,而又缺乏明顯形態學和化學異常改變可解釋的綜合征。筆者近年采用逍遙散合痛瀉要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42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共60例,均符合IBS羅馬標準Ⅲ的診斷標準,且血常規、血生化、尿常規、大便常規檢查、大便培養、電子結腸鏡及B超檢查均無異常,排除腸道器質性疾病及內分泌等全身疾病。按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治療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25—71歲,平均(42±12)歲;療程1—10年。對照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23~70歲,平均(42±13)歲;病程1~ 11年。兩組病例一般資料均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采用逍遙散合痛瀉要方治療,藥物組成:柴胡8g,白芍20g,當歸10g,茯苓15g,白術15g,生姜5g,甘草5g,薄荷3g,防風10g,陳皮8g。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4周為1療程。 1.2.2 對照組 口服洛哌丁胺(易蒙停,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次2mg,每天3次,4周為1療 程。 1.2.3 觀察項目①臨床療效。② 治療前后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治療前后均按改良Bananlina’s標準評分:其中腹痛、腹脹按每周發作次數,強度計為0~3分;排便習慣按每天排便次數,糞便性狀,粘液便發生情況計為0~3分。治療前后均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糖和血脂等指標。 1.2.4 統計學方法資料以比率和( ±s)表示,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1)擬定。痊愈:腹痛、腹脹等癥狀消失;每天大便1~2次,成形,無粘液;癥狀積分為0分,并穩定半年以上。顯效:臨床癥狀緩解或基本消失,治療后比治療前積分降低2/3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改善,治療后比治療前積分降低1/3以上。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善。 2.2 治療結果 2.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93.3% ,對照組總有效率70.0%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經χ2 檢驗,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提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注:與對照比較 P<0.O1 2.2.2 不良反應兩組治療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糖和血脂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3 討論 IBS是臨床上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其病因病機尚未十分清楚,一般認為屬于多種因素的生理、心理疾病。本病的特點在于腸道無器質性病變,但腸道的動力異常和內臟感知過度敏感,對生理性或生理性刺激表現反應過度敏感而導致一系列臨床癥狀,據有關IBS的研究表明(2) ,IBS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其致病和誘發均與情感因素密切相關,嚴重的焦慮、抑郁、激動的心理變化,可導致腦腸軸調節異常,內臟敏感性增高,引起胃腸分泌和運動功能障礙。本病屬于中醫學的腹痛、泄瀉、郁證范疇,其主要病機是肝郁、脾虛、肝脾不和。肝喜條達,主疏泄,憂思惱怒久郁不解導致肝氣郁結,肝郁日久橫逆犯脾,而至肝脾不和而發病。在治療上以疏肝健脾為主,方用逍遙散合痛瀉要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術、茯苓、健脾祛濕,當歸、白芍柔肝養血,緩急止痛,防風既可散肝,升陽氣而醒脾,又可搜肝氣而疏肝,且有勝濕之功;陳皮理氣燥濕,行氣止痛,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生姜溫胃和中,薄荷少許升散助柴胡散肝郁,諸藥合用具有疏肝解郁,健脾祛濕作用。故收到較好的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S].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79. [2] 胡品津,陳曼湖.腸易激綜合征臨床研究進展[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47-49.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
注:(此篇文章首次發表在2011年11月寧波市第六屆中西醫結合消化大會上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