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煎餅在俄國菜肴中是最普及的。餅伴隨著人的一生,—從落地(給產婦吃餅)一直到死亡(在追悼儀式上一定要有餅)。無人知曉,煎餅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在俄羅斯人的餐桌上的,但眾所周知,在斯拉夫民族多神教的年代餅便是宗教儀式上的一道菜。俄羅斯人形形色色的迷信及傳統都和餅有關。首先,餅是謝肉節請客時必上的一道菜,成為迎春節必不可少的象征。 ![]()
“謝肉節”源于多神教。在東正教為期40天的大齋期里,人們禁止吃肉和娛樂。因而,在齋期開始前一周,人們縱情歡樂,家家戶戶抓緊吃葷,以此彌補齋戒期苦行僧式的生活。“謝肉節”因此而得名。 “謝肉節”又叫送冬節。中世紀的斯拉夫民族認為,當太陽神雅利拉戰勝了嚴寒和黑夜的時候,就是春天來臨的日子。對農民來說,這意味著春耕勞動即將開始。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古斯拉夫人都要舉行隆重的迎春送冬儀式,并由此產生了送冬節。 按照傳統的民間習俗,為期7天的“謝肉節”每天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 有句古語說:就是把自己典當出去,謝肉節也一定要過。按照傳統的民間習俗,在謝肉節的7天當中,每天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周一為迎春日,孩子們一大早就走上街頭堆雪人,富裕人家清晨即開始煎薄餅,人們開始用稻草和布條捆扎象征冬天的玩偶;周二為始歡日,年輕的未婚男女通過滑雪橇、到親友家作客等方式彼此物色自己的意中人,以便復活節過后可以舉行婚禮;周三為美食日,岳母邀請女婿們到家吃薄餅,品嘗各種俄羅斯美食,故這天也稱為兒童日;第四天為放縱日,口號是“越豪放這一年會過得越好”,慶祝活動在這一天掀起高潮,人人應開懷吃喝,一直到腸胃實在裝不下為止;周五為岳母日,口號是“女婿,看你如何尊重丈母娘吧”,這一天,岳母要反拜女婿家,并為女婿煎薄餅,準備一場真正的盛宴;周六為小姑子日,嫂子需送小姑子禮物,并邀請她和丈夫一家或閨中密友來家作客;星期日為寬恕日,人們走親訪友,請求他人原諒自己的過錯。星期天被認為是最有意義的一天,稱為“寬恕日”。人們在這一天互相請求對方寬恕自己,捐棄前嫌,重歸于好。這一天結束后,就標志著束縛俄羅斯人的寒冬已經過去,人們已經看到春天的希望。俄羅斯人就是這樣,在大齋前的一周里,一邊盡情享受冬去春來的快樂,一邊為齋期戒肉、戒葷、凈化心靈做好準備。
節日里每個家庭主婦都竭力好好款待家人及朋友,主菜便是發面煎餅。許多家庭從周一便開始作餅。在謝肉節的周三,丈母娘要請女兒、女婿吃餅,尤其是新婚夫婦。可能由此便產生了一種表達法,就是“去岳母那兒吃餅”。 在這一天“為了讓可愛的女婿滿意”,本地親戚都聚集在一起玩樂。不過在周五的“岳母夜”女婿要招待岳母、岳父吃餅。當然待客方式各式各樣按照風俗,女婿、女兒是來請長輩教誨的,這種邀請對父母而言是莫大的榮幸.一般說來,所有的鄰居和親戚都知道。女婿若對這個傳統輕視的話,將會很難過,會遭到譴責,會在他和岳母之間種下永遠的敵意。有趣的是,被邀的岳母應當從傍晚便給年輕夫婦捎來全套作餅的家當:當支架的鐵三腳架、煎鍋、長柄勺,甚至還有和面的桶。岳父則捎來面粉和一小桶牛油。古時候的餅一般是用發面煎的,可以用各種面粉:蕎麥粉、小麥粉、燕麥粉、黍粉、大麥粉,甚至可以用豌豆粉。今夭俄羅斯人一般用小麥粉,但正宗的俄式煎餅要用蕎麥面。 以前做餅的準備工作是一種真正的儀式—被認為是一種很神秘的事情。主婦們都避開家人及其他人悄悄地做。有些主婦晚上在河邊、湖畔或井旁發面,還有的在月光下自家院子里做。酵母在溫水里化開,然后慢慢加人牛奶和面粉,和面。面和好后,鍋上蓋個毛巾,放到暖和的地方。面發起來后,再把剩下的那些都放進去,小心揉好,再放到暖和的地方;當面第二次發好后,用小塊的干白樺劈柴生好爐子,就可以煎餅了。均勻的火勢像一個魔法師,使面上布滿了小孔,讓它變紅,格外誘人。當煎餅時,廚房里彌漫著多么好聞的味道啊!餅趁熱端上桌,配上酸奶油、黃油、魚子醬或果醬、蜂蜜。 據說,20世紀60年代末,蘇聯政府將謝肉節日改為送冬節,又叫俄羅斯之冬狂歡節。節日的古老習俗和宗教意義都淡化了。但這個節日仍然是俄羅斯人的重要節日,象征太陽的圓薄餅依然是節日的必備食品,圓圈舞依然是節日期間跳的最主要的民間舞蹈。節日里,各地還舉行化裝游行,彩車上載著人們裝扮的寒冬女神、俄羅斯三勇士等神話中的人物,人們載歌載舞送別寒冷的冬天,迎接溫暖的春天。
俄羅斯許多地方的冬季長達半年左右。冬天的俄羅斯寒風凜冽、萬物蕭條,到處都是冰天雪地。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俄羅斯人活潑好動的天性。而“謝肉節”的來臨則使俄羅斯人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