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管胡同9號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歌詞作者,田漢代表了那個時代整個知識分子的選擇和榮耀———那一代知識分子,真正把個人命運和國家民族緊密相連,對祖國懷著深沉的大愛,對強敵抱著刻骨的大恨。試想,如果沒有這樣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田漢怎么可能寫出《義勇軍進行曲》?想當年,徐悲鴻在南京第一次聽到《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激動萬分:“消沉的民族里,乃有田漢的呼聲,聞其詞調,當知此人之必不死,此民族之必不亡?!边@個評價至今不能移。
確實,田漢的文字就是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他是湖南人,骨子里帶著湘人慷慨赴死的豪情。有人把田漢譽為“現代關漢卿”,很有道理。就像關漢卿善寫小令和雜劇一樣,田漢歌詞和戲劇創作也是二美齊并。除《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這些影響久遠的歌詞外,他一生還創作了一百多部劇本,其中話劇就有六十余部,是現代劇作家中最多產的作家。他又一度致力于戲曲改革,京劇《林沖》、《岳飛》、《武松》、《白蛇傳》、《西廂記》、《謝瑤環》都出自他的生花妙手。
令人扼腕的是,這樣一位才情卓著的戲劇大家,最終是以悲劇結束自己輝煌的一生。1968年,70歲的他在苦雨凄風中獨自離世。不知道他在囹圄之中,耳畔是否回響起國歌的旋律。想來他當時是聽不到的———其時《國歌》本身已然有曲無詞。所幸終于云開霧散,但令人傷感的是,后來埋在八寶山田漢墓中的不是他的尸骨,也不是他的衣冠,而是一枝鋼筆?!秶琛坊謴土俗饑溃秶琛返脑~作者只能以一枝鋼筆的名義供后人憑吊了。
北京細管胡同9號是田漢的故居,田漢于1953年遷入。故居為兩進四合院,院內有一棵梨樹,是田漢生前親植的。不知田漢生前是否品嘗過這棵樹上梨子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