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宗坐禪功法尚有與止觀法齊名的六妙法,具體載述于智顗大師(天臺宗創始人)所著的《六妙法門》一書。此書在中國曾一度失傳,后經人從日本取回。 六妙法是指'數、隨、止、觀、還、凈'六種坐禪修習方法。'六法能通,故名為門,門雖有六,會妙不殊',這是此書對'六妙法門'命名的解釋。方法并不局限于六種,'所言六者,即是數法,約數明禪,故言六也。'所以,'六'是約數,正象五禽戲并不限于五種動作一樣。 六妙門中,每一門都分'修'與'證'兩個部分,'修'是初步階段,'證'是深進階段。'數、隨、止、觀、還、凈'是靜功由淺入深的序次,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礎,遞次深進,故說:'次第相生六妙門','入道之階梯也。'這里舉'數、隨、止'三法為例: 第一門'數':數息止念,從一至十,'攝心在數',叫'修數';數息純熟,'不加功力,心住息緣,覺息虛微,心相漸細',叫'證數' 第二門'隨':意念隨呼吸氣流出入,'攝心緣息',叫'修隨';心息相依,恬然凝靜,叫'證隨'。 第三門'止':既不數息,也不隨息,'凝寂其心',叫'修止';已達深度入靜狀態,意念不分散,所謂'覺心泯然入定,不見內外相貌,定法持心,任運不動',叫'證止'。 六妙法中,'數、隨、止'三種較實用,各靜功功種均可普遍地采用為入靜誘導的方法。'觀、還、凈'三種,是基于天臺宗觀點的精神分析,充滿宗教氣氛,故此不再列舉。 在修習六妙門功法時,一般是依次修習,每門練習數天,周而復始。但是,這個次序不是固定的,可按實際效果以及各人習慣而加以變通,'若心便數,當以數法安心,乃至凈亦如是,隨便而用,不簡次第。若有妨生,心散闇塞,當更隨便轉用余門,安即為善,可以長軌。'天臺宗止觀法與六妙法對靜功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宋代儒學家們所倡導的靜坐法,即以天臺宗坐禪法為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