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天國具備了成功的條件,它的失敗不是因為敵人有多強大 ,而是因為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 太平天國前期的三個重大錯誤——封王、定都南京和孤軍北伐【太平天國(2)】 封王、定都南京和孤軍北伐是太平天國前期的三個嚴重錯誤。 從金田起義之前,拜上帝教的創始人洪秀全和馮云山就被代天父(上帝)言的楊秀清和代天兄(耶穌)言的蕭朝貴所控制,所以太平天國初名義上洪秀全是最高領袖,實際權力掌握在楊秀清和蕭朝貴兩個軍師手中,因而封王建制當不是洪秀全的本意。 封王和洪秀全的革命理論背道而馳,顯示了農民的狹隘性和封建性。東王節制他王方便了楊秀清對韋昌輝和石達開的壓制,引起他們極度不滿,最終導致天京慘變。 攻占南京后,楊秀清否定了洪秀全分兵鎮守江南,取河南建都,然后大軍渡河,攻取北京的正確戰略(河南與北京一河之隔,建都河南,虎視北京,進退自如),定都南京(號稱天京);隨后又令林鳳祥、李開芳率兩萬余人孤軍北伐。這兩個決定犯了戰略錯誤。定都南京大大不利于攻取北京,錯失了攻取清室老巢的大好良機。孤軍北伐使得林、李兩個開國優秀將領及其所部全部犧牲,給軍事力量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讓太平天國從勝利發展轉為衰敗的慘重錯誤——天京事變【太平天國(4)】 我不喜歡總把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和起義中權力之爭歸結為農民階級的狹隘性、落后性。狹隘、落后既非農民不可摒棄的根性,也非農民專利,否則怎么解釋劉邦、朱元璋的成功?又怎么解釋歷史上那么多血腥的非農民制造的權力爭斗?排除玄學的因素,我更喜歡從一個團隊領導成員的天賦、性格、學識、經歷和所處環境等各個方面來分析他們的行為及其行為導致的結果。 一、太平天國前期勝利發展與領導人的關系 農民出身,家境富裕、誦經讀史、博覽百家的馮云山,理想主義色彩比較濃厚,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爭權奪利。拜上帝會是他花了幾年的時間組織的,他仍能把提供理論的洪秀全奉為教主。也不和楊秀清爭奪名位。他建立的軍師負責制把民主與集中結合起來,有利于起義的迅速發展。 洪秀全家境貧寒,熟讀四書五經,孝經,名家古文,博覽史籍,對基督教有所學習和研究。他前期有一定理想色彩,長于理論,明于戰略,服從制度,較安心于做虛君。 石達開也是農民,家庭相對富裕,有一定的理想性,他耿介俠義、智勇非凡、能征善戰、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在天京事變之前,一心圖謀天國發展。 楊秀清、蕭朝貴識不得幾個字,所以只看實利、實效,毫無理想,但卻因此比一般的理想主義者更精明能干。 楊秀清集軍、政大權于一身,他具有非常優秀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才能,任人唯賢,體恤士兵,愛護百姓,軍紀嚴明。李秀成說他“法立令行,嚴嚴整整。” 韋昌輝有學識,有才能,有資產。他盡獻家資,加入拜上帝會,起義后在軍事和政治指揮中發揮重要作用。 太平天國前期的領導層結構合理,步調一致,因此,它前期盡管犯了幾個大錯誤,起義力量仍然能迅速發展,戰勝攻取。 二、天京事變 倘若沒有天京事變,沒有誰能阻擋太平天國起義軍席卷天下。但是,歷史從來都不能假設。天京事變從金田起義前就埋下了禍根。 早在馮云山被拘押、洪秀全赴廣州求救時,楊秀清就在拜上帝會假托天父(上帝)附體,蕭朝貴假托天兄(耶穌)附體,穩定人心,激勵士氣,取得良好的效果。洪秀全和馮云山不了解人的復雜性,沒能認識楊、蕭二人的野心,只考慮到那是組織和發動起義的很好的工具,便承認了楊、蕭代天父言和代天兄言的地位,對他們沒有絲毫提防和約束。此后楊、蕭二人就托天父天兄挾持洪、馮,謀奪了起義的領導權。 馮云山和蕭朝貴在建國后第二年犧牲,洪秀全失去一個臂膀,減弱了對楊秀清的牽制力量;楊秀清缺少了一個心腹,在想取代洪秀全的過程中成了孤家寡人。 太平天國實行軍師負責制, “天王”為虛君,一切國家大事由“正軍師”裁決。作為軍師的楊秀清雖然掌握了軍政大權,但洪作為太平天國元首,他的朝儀之尊貴和尊榮仍然是至高無上的,這便不時刺激著楊秀清,激發了他想取而代之的欲望。而且,洪秀全還有權誅殺楊秀清,這也是他想取代洪秀全的一個原因(當楊秀清代天父言時,洪秀全作為“兒子”必須聽他的,他幾次假托天父責備洪秀全,因此內心害怕洪秀全殺他)。 權力不是帶來沉重的責任,而是帶來無比的尊榮;權力缺乏足夠的制約失去平衡。這是天京事變兩個最根本的原因。 楊秀清要取代洪秀全,就極力壓制可能反對他的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和陳承镕等,希望他們因害怕而服從自己。卻不想事與愿違,反使得他們對自己恨之入骨,而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和滅門之災,也將自己辛苦經營的太平天國最終葬送。楊秀清雖然實踐經驗豐富,但缺乏歷史知識,因而不能得到更豐富的歷史經驗,不知道精神領袖力量之強大(振臂一呼,就會云集響應),所見不遠,不懂全身之道。 天京事變的實際情況我們未必完全清楚,但通過這件事,對韋昌輝的殘暴我們卻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韋昌輝平時的行為就不合乎常人的做法,他心理陰暗,但沒有人能夠對他的陰暗面明察并預防。這種人在長期壓抑后爆發的破壞力無比可怕,任用這種人,一定要清楚認識他并有足夠的力量制約他,但洪秀全沒有。 三、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轉為衰敗 天京事變給太平天國帶來的損失不止事變本身,還有事后的巨大影響。 天京事變中死了兩萬多太平天國將士,太平天國在天京的骨干力量幾乎被屠戮殆盡。 天京事變后,洪秀全任人唯親,對功勛卓著、才能超越楊秀清,迅速穩定了天國局面的石達開極不信任,使得石達開懼禍,帶著十萬精兵出走,帶走了太平天國大部分剩下的骨干力量,走上了分裂的道路。這對太平天國又是致命一擊。 天京事變后,洪秀全徹底破壞了軍師負責制,走向專制獨裁。而他幾乎沒有治國理政的才能,在石達開出走后,太平天國政治、軍事等各方面轉向衰敗。 |
|
來自: 昵稱10079158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