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條無形奔騰的河,一眨眼間童年便成了過去,再一眨眼,或許已將步入中年。它總在告訴我們,你要懷念,然而我們能做的,卻只有珍惜。 ——爐叔 文丨爐叔 “風云入世多,日月擲人急。如何一少年,忽忽已三十。” 梁啟超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肯定很困惑,日子怎么會過得這么快,平地一聲驚雷起,恍恍惚惚間人來到了三十歲——這個怎么聽都覺得不舒服的年紀。 三十歲是很多人心中的一道坎,將日子劈為兩半。左岸的你,是少年,正青春,走位風騷;右岸的你,歲月斑駁,有些蒼老,眼神之中,總有掩藏不住的飄忽。 房子、票子、車子、孩子是這個年齡段的人需要面對的永恒難題。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答“30歲年薪20萬算不算很失敗?”》一文得到眾多媒體的轉發,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討論。 為什么? 因為有太多“在北京,年入百萬只算剛剛脫貧”、“月薪一萬是討飯”的言論充斥耳邊,幸福的上限被人們不斷拔高,你的野心永遠匹配不上你的能力。 這讓很多人恐懼、害怕、惶惶不安,因為在他們眼里,步入三十,就是步入失敗。 然而,30歲之后的生活,真的是這樣么? 當然不是,成年人的世界,有艱難是一定的,但不是每件事都應該成為問題。 壹 如果你過得不幸福,你為賺錢所做的努力再多,也是徒勞。 這世上,赤貧和巨富的人永遠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活在中間,不存在生存焦慮,但卻充斥著各種欲望不滿足。 這才是不快樂的來源。你的能力永遠比你的欲望少一塊錢,這種現實無情地摧殘著我們對生活的所有想象。 貳 比起回望過去,立足當下最重要,因為現在,才是你的未來。 人們總喜歡在自己十歲的時候糾結五歲時不學習;二十歲的時候后悔十八歲時不努力;三十歲的時候又遺憾當初愛錯人。重心永遠在過去,錯誤永遠是主旋律。 這樣的人生是很容易被毀掉的。 過去就讓它過去,多長的膘減了就好,愛錯的人放手就好。二十歲走錯的路,要是三十歲時還在走,只能怪自己蠢。 叁 做事多看利弊,不要隨意站在主觀的角度對別人作出批判,生活的復雜往往很難用單純的對錯是非來判斷。 婚姻如此,工作如此,教育如此,凡事皆如此。 一個過分追求對錯的人,卻從來不考慮利弊的人,往往總是付出更多的代價。 肆 技術會過時,潮流會過時,但是能力永遠不會過時。 這個時代沒有永恒的鐵飯碗,也沒有永恒的風口。二十年前建造業很賺錢,十年前金融很賺錢,現在互聯網很賺錢,一切都在變唯一不變的是,我們要有適應不同時代的能力。 永遠不要輕易地用年齡、專業來限制自己,一條路走不通就換一條路走,哪條路能走的更好,就換哪條路走,以不變應萬變是豬做的事情,隨機應變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與之相匹配的是,人要有終生學習的信仰。 伍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世上最保險的投資就是愛自己。 這個世界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各有各的性格命運,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謂幸福,并無固定模式。但是能夠持久幸福的生活,模式大多相同。 餓了要吃飯,吃飯要營養,困了就睡覺,晚上別熬夜,情緒要穩定,運動要堅持。 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講就是自律,求仁得仁。 陸 多讀書,多聽取別人的意見,找到自己的聲音。 王爾德說,世上有一種人很悲催,“他們腦袋里是別人的觀點,他們生活的是別人的樣子,連熱情也只是對別人的摘抄。” 人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知道你要什么,不要什么,該為此付出什么。三十歲前很重要,三十歲后更重要。 一個生活沒有自我的人,是難以理性地面對這個世界的,他們永遠活在一團亂麻里,永遠被別人左右,永遠被雞毛蒜皮影響。 柒 善待家人,這真的真的很重要,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當自己走投無路的時候,除了自己依靠自己,你能依靠的就只有家人。 然而,現實卻是我們總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留給了我們最親近的人。你可以對上司笑,對朋友笑,甚至是對陌生人笑,就是無法微笑著面對家人。 愛不是患得患失,而是有恃無恐,這樣的愛,只會留下遺憾。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里寫道:“愛所有的人,信任少數人,不害任何人。”這應該成為所有人的人生信條。 捌 最后一點,我想說的就是珍惜時間。 對于三十歲以后的人來講,十年八年真的只是指縫間的事,匆匆又匆匆,眨眨眼就一去不返,可能你有一天忽然就發現自己應了那句話:死于三十,葬于六十。 慘淡的人生,不值一提。 所以說,還是珍惜吧,命運不會給你重來的機會,你也沒有改變時間軌跡的能力,除了珍惜,我們別無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