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鳶尾花 朗誦 | 扎西德勒 編輯 | 安般蘭若(ID:anbanlr) 作家余秋雨曾經說過:“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死角,自己走不出去,別人也闖不進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一直在想,每一個人的死角在哪里?是面對人情冷暖時的在乎,還是看淡生命歸宿之后的不忍舍棄,還是曾經的經歷變成內心深處不忍碰觸的傷痛?當你開始真正愛自己,看懂自己的需要,你就會知道,每個人內心的死角,是不能碰觸的軟弱,是隱藏的足夠深的“壞”,還有不能夠褻瀆的情深。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兩面性。一面是陽光般的溫暖,一面是漆黑冰冷的夜。不管你承認與否,在你的內心深處,總是藏著一些惡,也藏著一些善。 人,往往喜歡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而隱藏自己內心的陰暗面。盡管我們不愿意去承認,總是在逃避,但是,它確實存在。這就是我們內心的死角。然而,我們都需要在生活這個道場上,直面自己的死角,走出人生低谷,成就那個最好的自己。 有人說,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就成功了一大半。可見,情緒的管理對一個人有多么的重要。不管是在工作的場所還是在家里,我們都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引爆戰爭的導火線,也不能讓自己情緒的波動,影響他人的生活和圈子。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讓別人因為你的情緒來買單。 生活中,最在乎你情緒的人只有兩種人,一是親人,二是愛人。他們因為愛你不斷地承受著你的各種小情緒。不管是不是被傷害,他們總是選擇包容和理解。而你也在這樣的包容和深愛中,一次次傷了他們的心。想想,于心何忍? 這種隨時可以爆發的戰爭,其實就是一個人仗著另一個人的包容和原諒,一次次地作罷了。作夠了,情也沒了,愛也就遠了。 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要經歷一些什么,才能記住一些教訓,也才能夠成長。沒有人可以一直對我們包容下去,包括父母。我們一定要學會在人生的旅途中,與自己內心深處的執念告別,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全責。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面對自己內心的死角,走出陰暗,遇見更好的自己。 生活的道場,我們總是喜歡自己的好,喜歡被別人說好,很難接受別人說自己的不好。哪怕你明明知道那個人說的是真話,你也不愿意承認。尤其是在人前,更是要裝作很強大的樣子,以撐起自己虛榮的一面。然而,我們也總是會在生活的某一個時候,突然就撞見了自己的軟弱和無知,也撞見了那個需要承認自己不好的時候。 是的,每個人唯有直面認識自己的不好,才能真正讓自己變好,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漸漸地走向生活的美好。 這一生,我們或許會犯很多錯誤,也會有很多次遇見那個不好的自己。人無完人,我們勢必要在一次次不好中,改變自己做人處事的方式,改變以往的認知,成就更好的自己。因為,你有讓自己變好的責任和能力,你別無選擇,只能走下去。就像張德芬所說:“我們終將遇見,愛和孤獨。”我們也終將在所有的愛和孤獨中,成就了自己。 當我們在生活的某一個時候,被別人算計,被別人誣陷和傷害,這個時候負面情緒最容易爆棚。按照常人的做法就是:想辦法對付那個人,或者保護好自己。想想,當我們無法去左右別人的壞,也無法阻止他有意無意地傷害你的時候,一個善良的人,是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去傷害別人的。你所做的,除了發泄一下自己的壞情緒之外,也做不出像這個人一樣害人的事情,更不會有像他一樣的行為。這個時候,你除了與自己和解之外,還能做什么呢? 與自己和解,不是軟弱可欺,而是讓你的人生信條里多了原則和底線,加上了親近和疏離。那些一直做壞事的人,恰恰無法和自己內心的惡念和解,總是用自己的惡來懲罰別人,恰恰世界懲罰的卻是他自己。他們用不斷地傷害別人的方法滿足自己的虛榮,也用內心的陰暗教會我們如何看人,同時,這種招數,最終會在別人的簡單和平凡中,敗給生活的原色。 想想生活的意義,不過是今天活出明天的希望,明天活出未來的圓滿。我們不能用今天的行為,為自己的未來挖掘墳墓,也不能用今生的執念,造就生活中的孽緣!人生的道場,是紅塵和執念的糾纏,一念之間,紅塵不是紅塵,執念,卻可以把人送往人生的地獄。 我們今生注定要和自己和解,注定要在看清需要和未來的路上,再一次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死角,成就愛,成就自己。 ?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公眾號轉載須聯系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