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為從一品武職外官。 總兵為正二品武職外官。 清朝將軍以駐防地名為號,乾隆朝定制為14位,即盛京將軍、 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綏遠將軍、江寧將軍 、 成都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荊州將軍、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廣州將軍。 其中盛京將軍、 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五大轄區內因為不設巡撫、總督職位,可以稱之為邊疆將軍,是為本區最高軍政長官。 內陸駐防將軍與本地行政長官督撫還有綠營各成系統,互不統屬。但若會同奏事,則列名于總督之前,以示尊崇,但就實際權力來說還是總督與巡撫的權力大。 其中伊犁將軍比較特殊,為正一品武官,統轄地域很是遼闊,軍隊也眾多,受其節制的官員也相當多,在駐防將軍中權力差不多是最大的,1884年新疆建省后,伊犁將軍權力受到壓縮,只負責伊犁和塔爾巴哈臺的防務和軍政。 清朝還有撫遠大將軍一職,并非屬于固定官職,遇有大戰事才會任命于人,相當于前線領兵作戰的最高統帥。 一般擔任撫遠大將軍的不是皇帝的兄弟和子嗣就是皇帝絕對信任的大臣。比如說康熙末年的大將軍王胤禵,雍正帝時期的年羹堯。 都統是清朝時全國各地“駐防八旗”的最高長官,滿語為固山額真。主管八旗軍隊,鎮守軍事要地,兼管駐防地區的民政事務。在有駐防將軍之處,一般設有副都統為正二品官職,滿語為梅勒章京。 提督統轄一至兩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掌綠營軍隊,共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職能與駐防將軍類似,一般編制內提督也就是二十多人。 清朝總兵為綠營兵正,受提督統轄,掌理本鎮軍務,又稱“總鎮”。清初總兵無定品,乾隆年間始定品軼,為正二品,編制內的總兵只有83人,提督與總兵是漢人武官在清代能出任的最高職位。 晚清平定太平天國以后,因為損耗巨大國庫空虛給不起賞賜,就發明了記名提督和記名總兵官職,只是虛職并非可以馬上上任,只是記個名,清軍中帶記名提督頭銜的人有五千多人,帶記名總兵頭銜的人有兩萬多人,已是泛濫成災。 將軍、都統、提督品級是相同的,并沒有高下之分,但是提督一般都是漢人,在清朝實權較小,將軍與都統對比,按所在八旗對比,如果都統是上三旗,將軍是下五旗,那么都統地位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