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亮觀點:我更欣賞《岳陽樓記》 作為油膩、猥瑣的摳腳大叔一枚,我當然沒有范公那么高的情懷,但這并不妨礙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范公此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樂而樂,后天下之憂而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染并影響了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遷客騷人。 假設說這些話的是當今的某個官員或者名人,相信大多數人就只能呵呵了,但是范仲淹以他畢生的經歷告訴后人,他真的當得起這幾句。作為古代對一個人一生最終的評定,范公得到了封建社會評價最高的謚號——文正。這本來就是一種肯定。 積善之家必有余蔭,范公的高風亮節甚至折服了蠻夷,從而庇護了他的后人。只不過歷史真的很吊詭,他的這位后人做了歷史上很出名的漢奸。 但那已經是四百年后的事情了,絲毫不影響我們對范仲淹的評價和仰慕。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再來說說王勃的《滕王閣序》。如果說《岳陽樓記》是以情懷取勝,那么王勃就是在用才華征服世人。古今駢文第一,而且是即席之作,真的很虐人有木有。我相信一千多年來被虐的人簡直,怎么說,用一個不恰當的詞語——哀鴻遍野。不恰當無所謂,但就是這種感覺——無人能幸免啊,海了去了。 你看看,你看看,咱這也叫文章,用個詞還不準確,一急就是大白話“海了去了”。你再看人家王勃那遣詞用句。不能比啊不能比。 前幾天就是悟空問答上有人問:王勃的這篇真的不是事先準備的嗎?有人就說了“就算讓你準備三年,你也寫不出來”。我當時也回復,“給我三生三世,我也寫不出來”。 但是《滕王閣序》以寫景、詞藻取勝,但是也正是這些句子太多了,太長了,導致大家在膜拜之余看不懂記不住,優點變成了缺點。 關于這個問題,我曾經也和網友討論過,人家王勃當時20多歲,才華蓋世,難免有些恃才傲物年輕氣盛。稍微顯擺一下自己的才華,都能理解。再加上臨場發揮,文思泉涌,稍微剎不住車也難免,而且當時白紙黑字寫出來,旁邊眾人都看著呢,他也沒有撤回鍵,到最后一看,哦,長了,長了就長了吧。 啰里啰嗦之間,我也寫的長了,就此打住,來個急剎車。 最后總結一下,就是論才華更佩服王勃,論高風亮節服范文正。歸結到兩篇文章中,更喜歡《岳陽樓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