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臺每日更新技術 2高爐爐襯 概念:按照設計爐型,以耐火材料砌筑的實體為高爐爐襯。 作用: (1)在于構成高爐的工作空間; (2)減少高爐的熱損失; (3)保護爐殼和其它金屬結構免受熱應力和化學侵蝕的作用。 1. 爐底:爐底破損分兩個階段,初期是鐵水滲入將磚漂浮而形成鍋底形深坑; 鐵水滲入的條件: (1)爐底砌磚承受著液體渣鐵、煤氣壓力、料柱重量的10~12%; (2)砌磚存在磚縫和裂縫。 第二階段是熔結層形成后的化學侵蝕。 鐵水中的碳將磚中二氧化硅還原成硅,并被鐵水所吸收。 影響爐底壽命的因素: (1)是承受的高壓; (2)是高溫; (3)是鐵水和渣水在出鐵時的流動對爐底的沖刷; (4)磚襯在加熱過程中產生溫度應力引起磚層開裂; (5)在高溫下渣鐵對磚襯的化學侵蝕,特別是渣液的侵蝕更為嚴重。 2. 爐缸: (1)渣鐵的流動、爐內渣鐵液面的升降,大量的煤氣流等高溫流體對爐襯的沖刷是主要的破壞因素; (2)化學侵蝕; (3)風口帶為最高溫度區。 3. 爐腹: (1)高溫熱應力作用很大; (2)由于爐腹傾斜故受著料柱壓力和崩料、坐料時沖擊力的影響; (3)承受初渣的化學侵蝕。 4. 爐腰: (1)初渣的化學侵蝕; (2)上、下折角處高溫煤氣流的沖刷磨損。 (3)高溫熱應力的影響; 5. 爐身: 爐身中下部: (1)熱應力的影響; (2)受到初渣的化學侵蝕; (3)堿金屬和Zn的化學侵蝕。 在爐身上部: (1)下降爐料的磨損; (2)夾帶著大量爐塵的高速煤氣流的沖刷。 6. 爐喉: 受到爐料落下時的撞擊作用。用金屬保護板加以保護,又稱爐喉鋼磚。 7. 決定爐襯壽命的因素: (1)爐襯質量,是關鍵因素。 (2)砌筑質量。 (3)操作因素。 (4)爐型結構尺寸是否合理。 高爐用耐火材料 一. 對耐火材料的要求: (1)耐火度要高。 耐火度是指耐火材料開始軟化的溫度。 (2)荷重軟化點要高。 荷重軟化點是指將直徑36mm,高50mm的試樣在0.2Mpa荷載下升溫,當溫度達到某一值時,試樣高度突然降低,這個溫度就是荷重軟化點。 (3)Fe2O3含量要低。 (4)重燒收縮要小。 重燒收縮也稱殘余收縮,是表示耐火材料升至高溫后產生裂紋可能性大小的一種尺度。 (5)氣孔率要低。 (6)外形質量要好。 二. 高爐常用耐火材料 陶瓷質材料:粘土磚、高鋁磚、剛玉磚和不定型耐火材料等; 碳質材料 :碳磚、石墨碳磚、石墨碳化硅磚、氮結合碳化硅磚等。
高爐爐襯的設計與砌筑 一. 爐襯設計要考慮的因素: (1)高爐各部位的工作條件及其破損機理; (2)冷卻設備形式及對磚襯所起的作用; (3)要預測侵蝕后的爐型是否合理。 二. 磚型與磚數 1.磚型:直形磚和楔形磚兩種。 磚的厚度一致;長度有230mm和345mm兩種,使錯縫方便。 我國高爐用粘土磚和高鋁磚形狀及尺寸見下表 2. 磚數計算: (1)爐底: 爐底磚數:砌磚總容積除以每塊磚的容積。 每層磚數:用爐底砌磚水平截面積除以每塊磚的相應表面積來計算。 磚的重量:用每塊磚的重量乘以磚數。考慮2~5%的損耗。 (2)高爐其它部位: 都是環形圓柱體或圓錐體 ,需要楔形磚和直形磚配合使用。 一般以G-1直形磚與G-3或G-5楔形磚配合;G-2直形磚與G-4或G-6楔形磚相配合。 每個環圈使用的楔形磚數ns只與楔形磚兩頭寬度和磚長度有關,而與環圈直徑無關。
單獨用上述四種楔形磚所砌環圈的內徑依次是4150mm、3450mm、1840mm、1897mm。 計算例題: 試用G-3與G-1磚砌筑內徑為7.2m的圓環,磚縫為0.4mm,求所需楔形磚數及直形磚數。 三. 高爐各部位爐襯設計與砌筑 1、爐底
(3)全碳磚爐底: 大型高爐普遍采用。 全碳磚水冷爐底厚度可以進一步減薄。 2. 爐底砌筑 (1)粘土磚和高鋁磚爐底的砌筑: ① 均采用立砌,層高345mm; ② 砌筑由中心開始,成十字形,結構如圖。 ③ 上下兩層的十字中心線成22.5o~45o; ④ 上下兩層中心點應錯開半塊磚。 ⑤ 最上層磚縫與鐵口中心線成 22.5o~45o。 (2)滿鋪碳磚爐底砌筑 有厚縫和薄縫兩種連接形式: 一般是碳磚兩端的短縫用薄縫,而兩側的長縫用厚縫。 滿鋪碳磚爐底的結構見下圖 : 碳磚砌筑的原則: ① 相鄰兩行碳磚必須錯縫,一般在 200mm以上; ② 上下兩層碳磚磚縫成90o; ③ 最上層碳磚磚縫與鐵口中心線成90o。 (3)綜合爐底砌筑 ① 爐底中心部位的高鋁磚砌筑高度必須與周圍環形碳磚高度一致,為400mm; ② 高鋁磚與環砌碳磚間的連接為厚縫,環砌碳磚為薄縫連接; ③ 爐底滿鋪碳磚側縫為厚縫連接,端縫為薄縫連接。 ④ 環砌碳磚為楔形碳磚。 2、 爐缸 1. 結構形式: (1)粘土磚或高鋁磚爐底——小高爐 (2)碳磚爐缸——大中型高爐 2. 爐缸砌筑: (1)粘土磚或高鋁磚爐缸的砌筑: ① 爐缸各層皆平砌; ② 同層相鄰磚環的放射縫應錯開; ③ 上下相鄰磚層的垂直縫與環縫應錯開; (2)碳磚爐缸砌筑 ① 每層厚400mm; ② 每層塊數為整數; ③ 同層相鄰磚環的放射縫應錯開; ④ 上下相鄰磚層的垂直縫與環縫應錯開; ⑤ 在碳磚爐缸的內表面設有保護層。過 去砌一層高鋁磚,近來用涂料代替高鋁 磚,涂料層厚5~8mm。 爐缸厚度: 一般規定鐵口水平面處的厚度為 小高爐: 575mm(230+345); 中型高爐:920mm(230+345×2); 大型高爐:1150mm(230×2 345×2)或更厚些。 (3)美國UCAR熱壓小碳磚爐缸——散熱型 常規大碳磚與熱壓小碳磚的主要性能比較見下表 特點: 提高爐襯的導熱性能,又稱導熱爐襯。 增大了爐缸的熱損失。 (4)法國“陶瓷杯”——隔熱保溫型 概念:所謂“陶瓷杯”是指爐底砌磚的下部為垂直或水平砌筑的碳磚,碳磚上部為1~2層剛玉莫萊石磚。爐缸壁是由通過一厚度灰縫(60mm)分隔的兩個獨立的圓環組成,外環為碳磚,內環是剛玉質預制塊。爐底采用水冷、油冷或空氣冷卻系統 陶瓷杯作用:保溫和保護碳磚。 碳磚的高導熱性可以將陶瓷杯輸入的熱量,很快傳導出去 。 陶瓷杯爐底爐缸結構的優越性 : ① 提高鐵水溫度; ② 易于復風操作 ; ③ 防止鐵水滲漏。 (5)熱壓小碳磚——陶瓷杯技術 1994年首鋼1號高爐(2536m3)引進美國UCAR公司的熱壓碳磚和法國Savie公司的陶瓷杯技術 。爐缸結構如圖 : 3、爐腹、爐腰和爐身下部 (1)爐腹: 一般砌一層高鋁磚或粘土磚,厚度為345mm。 (2)爐腰 爐腰有三種結構形式:厚壁爐腰、薄壁爐腰和過渡式爐腰。 厚壁爐腰結構:優點是熱損失少,但侵蝕后操作爐型與設計爐型變化大。 薄壁爐腰結構:熱損失大些,但操作爐型與設計爐型近似。 過渡式爐腰結構:處于兩者之間。 (3)爐身下部 爐身下部砌磚厚度為690~805mm,目前趨于向薄的方向發展,有的爐襯厚度采用575mm或345mm。 傾斜部分按三層磚錯臺一次砌筑。 4、 爐身上部和爐喉 爐身上部: 一般采用高鋁磚或粘土磚砌筑。 砌磚與爐殼間隙為100~150mm,填以水渣——石棉隔熱材料。為防止填料下沉,每隔15~20層磚,砌二層帶磚即磚緊靠爐殼砌筑,帶磚與爐殼間隙為10~15mm。 爐喉: 爐喉鋼磚或條狀保護板:為鑄鐵或鑄鋼件。 爐喉圓周有幾十塊保護板,板之間留20~40mm膨脹縫。爐喉高度方向只有一塊。 未完待續 (冶金信息裝備網,鋼鐵冶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