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院子分東西兩塊,爺爺奶奶沒搬過來之前,西邊是住人的房子,東邊是個漏風(fēng)的倉房,兩個房子中間留下了一條窄窄的過道,直通后院小門。房子前邊是兩垛半米來高的矮墻,和中間延伸大門的小路形成了“T”字狀,我家的小院就這樣被包圍起來了。說來也怪,自從砌上這兩垛矮墻后,墻根底下竟自己冒出小花來,紅的黃的紫的,都有。這被我細(xì)心的母親發(fā)現(xiàn)后,她每次在給院子里蔬菜灌溉完,順便也給這些小花都澆一些水。小花承蒙母親照料,再加矮墻的遮風(fēng)避暑,自然長的嬌艷萬分,母親心里甚是歡喜。 夏末是碩果豐收的節(jié)氣,院里的三棵李子樹和一棵櫻桃樹都結(jié)滿了果實,左鄰右舍的小伙伴便爬上大墻頭,伸手去摘李子吃,有的竟把樹杈折斷一并帶走了。我看了后就大罵,但是他們不但不聽,還故意氣我,招搖過市般挑著未熟透的李子往地下扔。我便撿起來打他們。這時母親總會出來勸我:“沒事的,摘幾個李子而已,你罵他們作什么。”“可是他們把李子樹都弄斷了。”我反駁道,母親告訴我李子樹生命力頑強(qiáng),適當(dāng)修剪些,來年的果子能結(jié)的更好。我將信將疑的把樹下的壞李子和青李子埋進(jìn)土里,全當(dāng)是為小院的土地提供養(yǎng)料了。 這個季節(jié)也是小花開的最耀眼的季節(jié)。經(jīng)歷了一夏天的陽光雨露和母親的精心呵護(hù),小花長成了大花,可是無論怎么長,都不會超過矮墻的高度,所以我還是覺得它們是小花。母親高興的拿些紙和小布兜,開始尋找一些花冠大的花朵,然后取出花籽,用紙包起來放進(jìn)布兜里。我問她這是為何,她笑著答道:“等明年的這個時候,你再看。”我頗有興致的幫母親開始收集起花籽來。 花好味清香。但是未入深秋,我還是最討厭夏季的夜晚,蚊子非常的多,叫在耳邊甚是煩人。而院子里花香撲鼻,自然也更是吸引小蟲小咬類的東西,我鬧心的躲進(jìn)屋子里不出去。母親卻拿了一個小板凳,坐在院子中間,享受夜晚涼風(fēng)的襲來和花香的愜意。我在窗戶處望著她,仿佛她在和院子里的黃花菜、豆角秧、櫻桃樹,還有那口老井說話談天一樣。風(fēng)吹過甜桿的金穗,再加上幾只螢火蟲亂舞,好比是一幅田園畫,而我就是那作畫的人,萬物皆我畫中客,母親是我畫中魂。 過了一年,父親找了些工匠,把那漏風(fēng)的倉房扒了,另起地基,打算重新蓋新房。母親每次都會拿出洗好的熟透了的櫻桃李子,給這些干活的匠人們吃。院里結(jié)的大黃瓜,更是順手就摘,拿到井邊洗洗,涼爽脆口,再配上小花的清香,匠人們干起活來也不覺得辛苦。房子蓋好后,父親自己刮的墻花,一切就緒,爺爺奶奶便搬了過來。 院里兩個房,西側(cè)是住人的,東側(cè)也是住人的,兩位母親一共呵護(hù)起這個小院來。奶奶從老屯帶來一些花種,也像母親一般撒在了矮墻根下。這回不光矮墻的墻根處,多了些許小花的伙伴,就連矮墻上,也多了好多盆花。一年后的約定,母親給了我一個最滿意的答復(fù),奶奶又順便增添了許多驚喜,萬花滿園,小院別有一番風(fēng)味,蜂蝶飛舞,那景色妙不可言。 直到中考結(jié)束,我去了縣城里的高中,母親和奶奶一同過來陪讀(爺爺已去世),房子連同小院都被父親賣了。學(xué)習(xí)的壓力,緊張的氛圍,匆忙的日子,已經(jīng)讓我忘記了那些花的顏色和香味,母親每天除了給我做飯,還要照顧奶奶,還要看著我學(xué)習(xí)。小院就這么遺失在我們家人的腦海里。 很多很多年后,我和母親回了一次老家看望親人,我興致大發(fā),非要拉著母親回那個小院去看一眼。母親同意了,可結(jié)果卻是,矮墻已不見蹤影,更別提什么花了,當(dāng)初父親把東西兩房賣給了兩戶人家,他們硬生生的把院子隔了開來,一分為二,各自生活了。我心中滿懷淚水,母親卻很釋然,“走吧。”她的一句話,提醒了我,小院已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到從前了。也不知母親是否還能記住那個如畫的夏夜,反正那個夜晚已經(jīng)刻在我的心間,永不會忘記。矮墻的小花,謝謝你帶給我生命中那段美好。 ——end 作者:劉本懷(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侵刪) 支持原創(chuàng)!平凡人依然可以做公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