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引用了孔子的話,用嚴刑酷法去規范人們的行為,只能讓他們去遵守法律,而不能從內心中產生對這種事情的認同,產生真正的道德,而用道德去管理約束百姓,會讓他們產生從內至外的改變,心有善念自然有行有善行。老子也說過,有深厚道德的人,不會糾結于表面的道德,也不會遵守所謂的道德規范,而執著于道德規范的遵守這一表面現象,那是真正的品德低下的人,因此用法律去約束百姓的行為,反而會讓人脫離法律更加蔑視法律,因為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 司馬遷對于孔子和老子的說法非常認同,他也認為只有從道德層面才能真正解決人的問題,道德提高了,才會避免很多社會問題。在呂后時的酷吏只有侯封,因為欺壓功臣、打擊皇族,在呂后死后便被滿門誅殺,到孝景帝時,晁錯利用嚴刑酷法推行削藩政策,遭到了七國的怨恨,后來被腰斬于市。 郅都是楊縣人,以郎官的身份侍奉孝文帝,到了孝景帝的時候,做到了中郎將的位置。敢于向朝廷直言進諫,讓人當面對自己折服。有一次,他跟隨孝景帝到上林苑,賈姬到廁所去了,一只野豬跟著進去。孝景帝示意郅都去救賈姬,郅都裝作聽不懂。孝景帝便想自己拿著武器去救賈姬,這個時候郅都阻止了孝景帝,他說像這種女人,隨便都可以再找到一個,而你是天子,萬圣之尊,怎么可以孤身犯險呢?萬一您有什么損傷的話,太后和宗廟可怎么辦呢。孝景帝便沒有行動,野豬也走了,知道這件事之后,太后重重封賞了郅都。 ![]() 我郅都就是老虎 濟南有三百多家氏族,不聽從朝廷的號令,橫行暴戾,奸猾無度,濟南太守拿他沒有辦法。于是孝景帝便任命郅都為濟南太守,郅都到了濟南之后把氏族的首領全部抓起來,然后統統殺掉。其余的壞人嚇得大腿發抖,一年之后,濟南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相鄰的十幾個郡縣也沒有再出現過任何類似的問題。 郅都為人公正廉潔,有勇氣,有能力,從不接受他人饋贈的禮物,不徇私妄法,他自己說,既然離開父母出來做官,就要恪盡職守,就算因此而喪失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做官的本分,做人的原則。 郅都被提升到了中尉的職務,當時朝廷中丞相周亞夫權傾朝野,但郅都對他也只是作揖而已并不跪拜,并不顯得十分的尊重和恭敬,郅都凡事必以律法作為依據,推行嚴刑酷法,因此朝廷中無論重臣、權臣還是皇親國戚,對他都敬畏三分,更是給她取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外號叫做“蒼鷹”。 ![]() 匈奴也怕郅都 臨江王犯罪被帶到中尉衙門審問,臨江王要求給他提供紙筆,他要給漢武帝寫信說明情況。而郅都讓人不要給他紙筆,后來魏其侯暗中命人將紙筆交給了臨江王,臨江王寫的奏折便遞到了漢武帝手里,而后臨江王自殺而死,為此竇太后對郅都十分不滿,孝景帝便調郅都到雁門關去防守邊疆,匈奴人知道郅都來了之后,便不再騷擾邊關。直到郅都死之前,雁門關一直相對太平。 ![]() 竇太后能打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郅都也有他自己的弱點,就是利用了大漢的律法,竇太后找到了機會,找到了砍掉郅都腦袋的機會。孝景帝說郅都是忠臣,請太后開恩。竇太后說道:“難道臨江王就不是忠臣!”,于是郅都被殺,得罪了竇太后是不會有什么好下場的。 寧成也是酷吏的代表,在做小官的時候他就喜歡和比自己官職高的人作對,手段十分兇殘。寧成做為侍衛,侍奉在孝景帝身邊,還得到了郅都的賞識,后來也擔任了中尉的職務。長安附近的皇族暴力抗法,沒有人敢去碰這個硬骨頭,孝景帝就安排寧成去處理,盡管寧成的品德比不上郅都,但是因為他手段狠辣不留情面,和郅都的處事方法一致,因此豪強們對他也心存敬畏之心,不敢再造次滋事。 漢武帝繼位之后,寧成擔任內史,外戚對他有意見,因此就聯合起來誹謗他,按照法律判處他剃發和用鐵鎖勒住脖子的刑罰。寧成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得到重用了,因此就私刻了公章,出了函谷關回到家中。寧成說當官如果不做到兩千石,經商掙不到一千萬貫就不算是好商人。他向人借錢埋下了一千傾可以灌溉的土地,然后租給窮人們去耕種,幾年以后天下大赦,他已經有幾千斤黃金的家產了,他專好打抱不平,所有的朝廷重臣以及貴族都不敢和他為難,因為他手里掌握了這些人大量違法犯罪的證據,他的權力甚至超過了一般的郡守,出行的時候總有幾十號人跟在身前身后前后簇擁。 漢武帝時期,最出名的酷吏就非張湯莫屬了。張湯是杜縣人,他的父親曾擔任長安的縣丞,一次父親外出,讓張湯看守門戶。回來的時候發現老鼠把肉偷走了,張湯的父親十分生氣,就斥責了張湯,并用鞭子抽打他。張湯便挖開了鼠洞,找到了沒有吃完的肉,抓到了老鼠,然后對老鼠進行審問,逐一落實罪行,最后判處老鼠分尸之刑。張湯的父親對于兒子熟練的審訊技巧十分驚訝,便安排張湯學習法律文書的相關知識,張湯的父親去世之后,張湯便擔任了一般的文職官員,并沒有得到重用。 ![]() 我很小就有才 周陽侯田勝開始做九卿之官的時候,曾經被關押在長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張湯積極維護田勝的安全。后來田勝封侯之后,就把張湯引薦給當朝的權貴。后來在擔任內史的時候,由于張湯才華出眾,深得寧成的賞識,便被推薦給漢武帝,負責主持修建茂陵的工程。 武安侯田蚡擔任宰相之后,張湯被任命為御史,在在追查皇后陳阿嬌的巫蠱案件中,窮住猛打把皇后一黨幾乎連根拔起,對此漢武帝十分滿意,對他更加信任,任命他做了廷尉,就是國家最高法院的院長。張湯和一起受封的趙禹結為了莫逆之交,但是兩個人的做事方法卻大不一樣,趙禹為人廉潔清高,不喜歡和人交際,朝中的三公九卿來拜訪他也不接見,而是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而張湯則不同,盡管心底里對這些也十分厭惡,但是他能隨波逐流趨炎附勢,結交天下名士,盡管心底里并不認同,但是表面上表現的對這些人十分仰慕。 ![]() 巫蠱案的大功臣 張湯知道漢武帝喜歡儒家,便按照儒家思想對法律條文進行完善和修訂,只要皇帝有看法,他立刻就去糾正。很多人看不慣他的做法,他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其中最要命的就是三長史,他們最終要了張湯的命。不過張湯死后在清查家產時發現他十分廉潔,家中的財物全是皇帝所賜,并無余財。看到了張湯的遺書,漢武帝立刻殺掉了三長史,害人害己指的就是這三位老兄吧。 ![]() 害我張湯的人不會有好下場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