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營養師培訓教材》,高血壓患者的合理膳食如下:1.減少鈉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每人每日食鹽用量不超過6g為宜。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過高,平均值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兩倍以上,我國膳食中的鈉80%來自烹飪時的調味品和含鹽高的腌制品,包括食鹽、醬油、味精、成菜、成魚、成肉、醬菜等。因此限鹽首先要減少烹調用調料,要特別注意隱藏在加工食品中的食鹽,如罐頭、快餐食品、方便食品和各種熟食品。 2.減少膳食脂肪、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即使不減少膳食中的鈉和不減體重,如能將膳食脂肪控制在占總能量的25%以下,P/S比值(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比率)維持在1,連續40天可使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12%,女性下降5%。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不飽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的作用。中國人絕大多數以食豬肉為主,而豬肉蛋白質含量較低,脂肪含量較高,因此,應調整以豬肉為主的肉食結構,提倡多吃魚、雞、兔、牛肉,在營養學上有重要意義。大豆蛋白對血漿膽固醇水平有顯著的降低作用,應多加食用。 (注:母乳、雞蛋、牛奶、大豆分離蛋白等屬優質蛋白,國際標準是pdcaas=1,蛋白質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分數。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評估小組在1989年提出的新的蛋白質質量評估方法。) 3.注意補充鉀和鈣 《營養圣經》提出降低血壓有四種途徑1、補充礦物質并限制食鹽 動脈血管外周包圍著一層肌肉,而鈉元素過量,或者是鈣、鎂或鉀中任何一種元素的缺乏,都會增加肌肉的壓力。增加鈣、鎂、鉀等礦物質的攝入,同時避免添加食鹽(鈉鹽),會讓你的血壓僅在1個月的時間內就有明顯的下降。在這些礦物質中,鎂是最重要的。鎂的缺乏和心臟病發作的危險之間,有著非常強的相關性。即使沒有動脈硬化堵塞的存在,明顯的鎂缺乏也會導致冠狀動 脈痙攣而引起心臟病發作。因此,經常檢測你體內的鎂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2、服用維生素E保護你的動脈血管 另一個改變血壓的途徑,就是降低血液黏稠度。傳統上,人們使用阿司匹林來達到這個目的,它可以把心臟病發作的危險降低20%。然而,據莫里斯布朗教授在哥倫比亞醫學院進行的雙盲對照研究,維生素E可以把心臟病發作的危險降低75%,其有效性是阿司匹林的4倍。 3、攝入魚油 含有EPA和DHA的 Omega-3魚油,同樣也可以降低心臟病的危險。吃魚也一樣有益。如果你已經患有心臟病,馬上開始每周攝入3次富含 Omega-3的魚油,則會把心臟病繼續發作的危險降低一半。其他一些給人們服用 Omega-3 魚油膠囊的實驗發現,魚油確實對心臟病有保護作用。它們到底是如何發揮這作用的,目前仍在研究當中。 Omega-3脂肪酸有抗炎癥作用,而動脈血管損傷就包括炎癥。它同樣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而且,把魚油與維生素E配合使用,比服用阿司匹林更有效,同時也更為安全。 4、用營養方法解決動脈血管狹窄 然而,與高血壓相聯系的主要危險因素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動脈血管狹窄。人們已經發現了許多可以停止、甚至逆轉病情發展的營養策略。主要的方法是服用抗氧化補充劑、魚油、維生素C和賴氨酸的復合物。維生素C同樣 有助于阻止動脈組織的硬化,而這正是高血壓的另一個誘因。從長遠來說,補充這些營養素的復合物,比服用降血壓的藥物更加有效一它們能夠解決引起問題的誘因,而不是僅僅緩解癥狀。瑞典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服用營養素補充劑的人心臟病發作的危險較小,婦女發生心臟病的危險降低了34%,男人降低了21%。 提倡合理膳食和降壓膳食外,高血壓患者千萬不能吃什么呢?《中國營養師培訓教材》指出: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會增加患高血壓卒中等危險,而且飲酒可增加服用降壓藥物的抗性,故提倡高血壓患者應戒酒。 【作者:萬小平,健康香洲特邀健康專家、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