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身體,水分占到70%左右,這些水分布在全身各處。不同部位的水,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中醫理論以五臟為基,認為養生就是養五臟,因此將五臟之水的不同形式,總結為汗為心之液,淚為肝之液,涎為脾之液,涕為肺之液,唾為腎之液,合稱人體五液。并可根據五液的狀態,來反推五臟的狀態。 很多人有一種感覺,中醫理論聽著非常有道理,但總覺推測居多,實打實的證據往往不足。雖然說萬事萬物都講究證據,是不可能實現的,但事關生命與健康,哪怕發展得慢一點,也盡量去做嚴格的循證,這其實是西醫的可貴之處。以五液為例,汗液、唾液等不同液體的成分、運載物和分子機制,是不是有顯著的不同呢?西醫研究發現,這些液體中,有一個重要的成分,叫做外泌體。 外泌體是指存在于血液、唾液、汗液等組織液中,包含了復雜 RNA 和蛋白質的小膜泡結構。簡單理解它就是細胞的一種排泄物。這種排泄物并不是單純的廢物,它有多種多樣的生理功能。不同臟器的細胞,在功能和結構上,有很大不同,它們的排泄物也有明顯的區別,這種區別可以在分子層面上,通過對外泌體的蛋白表達頻譜來研究。2017年11月,華中農業大學的劉正飛教授,成功破譯了汗液外泌體的蛋白表達結構。 劉教授的研究結論顯示,汗液外泌體含有1062種蛋白質,其中896種不同于血液、尿液和唾液外泌體。這項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皮膚學研究》發表。這至少說明兩點。一是,不同的組織液,它的成分和功能是完全不一樣的。二是,確實可以通過汗液等成分的生理變化,來無創診斷身體的疾病,如果研究深入,說不定不用血常規,直接查汗常規即可。這兩點似乎可以初步證明,中醫五臟五液的理論,是有立論依據的。如果在這一點上達成了一致,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詳細談談,五臟五液與身體的關系。 汗為心之液。人是恒溫動物,靠能量活著,能量起源于心臟起搏細胞的生物電,中醫稱為心火。心火在提供能量的同時,也會讓身體升溫,所以需要對應的降溫系統,這跟汽車的發動機需要降溫一樣。水是比熱容最大的天然物質,恒溫能力很強。身體如果溫度過高,體內的水氣化為汗,從皮膚毛孔排出,起到很好的降溫作用。所以出汗以后,人會有清涼的感覺。 運動時、情緒激動時、高溫環境時,人體出汗是正常的。還有些出汗是不正常的,比如出冷汗,中醫稱之為盜汗。出冷汗的意思是,人沒有發熱就出汗了。為什么會這樣呢?西醫解釋是低血糖。人體內的水和葡萄糖(血糖),是有嚴格比例的。血糖低了,意味著水多了,身體要想辦法把這些多余的水排出去,但身體溫度又不高,只能是低溫排汗了。低血糖與心臟相關的癥狀主要是心慌,這說明心臟開始缺少能量。 淚為肝之液。從生理結構來看,在眼球外上方有淚腺,分泌出來的液體就是淚。淚水中99%為水,尚含有0.6%的鹽、能溶解細菌的溶菌酶、少量蛋白和免疫球蛋白A等。在正常情況下,淚水的分泌量,是為了防止眼球干燥。如淚腺產生的淚水過多,超過淚道正常排出量,跑出眼眶,流到面頰,就叫流淚。 人體在什么情況下會流淚呢,一般而言是兩種情況,一是反射性流淚,比如受到外界的刺激,像切洋蔥,遇到大風,飛蟲入眼等,還一種是因情感流淚。情感流淚又分為兩大類:一是悲傷,二是激動。激動時的喜淚,量大且味道很淡;而悲傷之淚,則水分不多,味道很咸,區別在于,受刺激的是交感神經,還是副交感神經。悲傷時,流出淚水,有利于健康。 肝在人體當中,是最大的解毒器官,人在極度悲傷時流出的眼淚,是人體的一種自保性解毒。據俄羅斯家庭心理醫生納杰日達·舒爾曼說,眼淚是緩解精神負擔最有效的良方。男性流淚的頻率是女性的1/5,而男性的潰瘍病、梗死和中風等病的發病率,要顯著高于女性,這幾種病都跟神經緊張正相關,看來是因為男兒有淚不輕彈。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若是眼淚過多,多半有肝氣郁結之癥。 涎為脾之液。涎水和唾液,不那么容易分清楚。一般認為,涎為口水中較為清亮的部分,而唾則是較為粘稠的部分。涎,可以理解為延長的水。涎長的是什么水呢?就是脾之水。是因食物而產生的分泌液,它歸于脾。它產生于舌頭的兩側。 現在人吃飯時,總喜歡喝點飲料,如果沒有飲料,這飯吃著沒味,總覺得口很干,這就是分泌不出涎水來,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胃口。有些老年人或者小孩子愛流口水,中醫一旦看到這種現象就會說你脾虛。脾主肌肉,肌肉約束不住口,自然就會將口水流到外面。但凡這種人大都比較胖,尤其是一些人在睡覺的時候,會把口水流的到處都是。這在西醫看來,就是缺少蛋白質,尤其是白蛋白,它是管控水液的關鍵物質。 涕為肺之液。人在什么時候會流涕呢?大體有這么幾種情況:感冒受寒、悲傷和外界刺激。先說感冒。人在受寒之后,風寒進入體內,這時人體會感覺渾身酸痛,如果治療得當,寒氣被驅散,人開始流清涕。這是感冒要好轉的跡象。如果留心摸一下清涕,你會感覺是冰涼的。我們都知道熱脹冷縮,天氣冷時,我們會縮手縮腳縮脖子,身體組織低溫時也會收縮,肺和呼吸道一收縮,細胞間隙變小,就會擠出一些水分來,這其實是分泌更多的粘液,以抵抗低溫,這些多余的粘液,從鼻孔流出,就是清鼻涕了。還有一種情況是流濃涕。這是是呼吸道粘膜破損,發炎化膿所致。一般調理可用果蔬汁。 再說悲傷。思傷脾,憂傷肺。人在悲傷之時,往往是眼淚和鼻涕一起流,這也是一種自保性排毒。最后說外界刺激。當我們吃辣椒、大蒜、芥末時,都會不由自主流涕。這些食物在中醫里都歸為辛。辛入肺,過辛傷肺。如果我們偶感風寒,借助這些食物,會幫助我們將體的的風寒排出體外,流涕也就很正常了。但是,如果過度吃這些東西就會傷肺,還會引發痔瘡。肺與大腸相表里,這就是過度刺激所致。有些人大便時,也會流涕,這當然也是排毒了。 唾為腎之液。你只要用力攪伴你的舌頭,不一會兒就會分泌出液體來,這個液體就是唾液。它是由經外奇穴的金津、玉液兩個穴位產生出來的。古代有一種養生功法很有意思,叫做赤龍攪海。赤龍,就是紅色的舌頭,海就是口腔。在不進飲食的情況下,經常用舌頭在口腔內攪動,使得腎水上潮至口腔,由唾液腺分泌出唾液,不浪費一絲一毫,慢慢吞下,可健身祛病、延年益壽。 三國時期有位百歲老人名叫皇甫隆,耳聰目明,體力不衰。曹操向他請教長壽之術,他說 :要想壽命延,朝朝服玉泉。唐代名醫孫思邈在《養生銘》中說:晨興漱玉津,可祛病益壽。他每天早上醒來,用舌攪出唾液,徐徐咽下,經此養身,活了102歲。玉泉和玉津,都是指代唾液。宋代文學家蘇東坡認為: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年過八旬的乾隆皇帝,其養身法之一就是:齒常叩,津常咽。武當山道姑李誠玉,19 9 6年時已壽高108歲仍面如中年婦女,其養生之道就有:白玉齒邊有玉泉 ,涓涓育我度長年。 為什么戀愛中的人,會顯得精神煥發,除了情志舒爽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戀人之間經常接吻,接吻可以分泌出大量的唾液來,而這些唾液又被咽下,或者被雙方交換,互為補充,增強免疫。唾液這么神奇,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東西呢?生理學研究發現,唾液中含有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淀粉酶等活性物質 ,還含有黏蛋白、黏多糖、游離氨基酸等能量物質,這些活性物質和能量物質,有助于調節人體生理平衡,增強免疫機能,延緩人體衰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