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用藥遵規范'是指對于開具處方飲片名稱、中藥調劑程序、中藥飲片煎煮制作環節和藥品服用方法等四個方面的統一規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要求'中藥飲片處方的書寫,名稱應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準確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沒有規定的,應當按照本省(區、市)或本單位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的規定書寫[1];強調開具中藥處方名稱應用正名,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中醫藥理論[2]。'中藥飲片調劑人員在調配處方時,應當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和中藥飲片調劑規程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方和調劑[3]。''醫院應當建立健全中藥飲片煎煮的工作制度、操作規程和質量控制措施并嚴格執行。'煎藥人員要遵守煎藥制度,按照規范化的程序操作,保證煎藥質量。按照醫囑告知患者正確的煎劑服用方法、數量和注意事項。中藥飲片處方用正名,調劑、煎煮、服用遵規范是相互相成的有機整體,只有四個環節緊緊相扣、協調統一才能做到用藥正確,調劑規范,煎煮到位,服用合理,保證臨床療效。現將中藥飲片'用藥遵規范'的合理性與必要性簡述如下: 1 中藥飲片'用藥遵規范'的合理性 1.1開具中藥飲片處方名稱用正名的合理性 由于歷史原因及地方用藥習慣的不同,中藥飲片名稱存在'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情況。這是造成中藥飲片應用品種混亂的主要原因。中藥飲片名稱取舍和確立應遵照并依據藥品標準,按低標準服從高標準的原則,以國家藥品標準為取舍中藥飲片商品名稱、制訂鑒別方法、確定功能主治等內容的仲裁依據,對于國家藥品標準中尚未收載的中藥飲片,應據實分析,做到一藥一名、名實相符[4]。醫療機構應根據本單位用藥范圍和特點制定本單位的中藥飲片處方用名和調劑給付規定,做到一藥一名一標準,這是避免中藥飲片同名異物、同物異名問題的關鍵。只有規范藥品名稱,才能使醫師開具的飲片處方名稱正確,避免調劑人員與醫師在對飲片名稱理解上的偏差可能引發飲片調配錯誤,保證正確使用中藥飲片。 1.2 中藥飲片調劑遵規范的合理性 中藥飲片調劑的規范程序包括:飲片裝斗、處方調配(審方-配方-復核-包裝-發藥)兩大環節。這是醫藥結合,將中藥飲片應用于臨床的重要環節。為了保證飲片調配的快捷、準確,飲片裝斗要做到專人負責,及時裝斗,嚴格把關,五不上斗,即:品種不對不上斗,不篩不撿不上斗,蟲蛀鼠咬不上斗,霉爛變質不上斗,應加工而未加工的生貨整貨不上斗。處方調配過程中,審方必須認真、仔細,不可忽視處方前記、中記和后記中的每項內容;配方是把藥斗內的飲片,按處方的要求調配齊全,將飲片集合于一處的過程。配方人員在接到處方后,須對處方內容再行審閱,確定無疑無誤后,始行調配,飲片調配要做到準確稱量,按質處置,該搗則搗,該包則包,順序擺放,井然有序,對方核藥,簽字負責,包裝妥善后,發給患者,同時向患者說明煎煮、服用禁忌與注意事項[5]。中藥飲片調劑是系統的中藥理論知識與調配技術相結合的過程,調劑人員須用嚴謹的工作態度,嚴格遵守調劑操作規程,規范調劑操作中的各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調配處方藥味正確,藥量準確,提高調配服務質量和中藥飲片的臨床效果。 1.3 中藥飲片煎煮遵規范的合理性 醫師準確診斷、開具處方后,需通過規范的中藥飲片調配、煎煮,讓患者正確服用后,才能做到藥到病除。而中藥飲片煎煮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藥品的治療效果。規范的中藥飲片煎煮步驟包括煎藥登記、核方檢藥、加水煎藥、過濾、兌汁與分裝和取(送)藥登記等五部分。中藥飲片煎煮人員嚴格遵循中藥飲片煎煮操作規范,認真做好、做實煎煮工作的每一步,就能保證中藥飲片煎煮質量。 1.4 中藥湯劑服用須得法的合理性 清代名醫徐靈胎曰:'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則非特無功,反而有害……[6]'指出了中藥湯劑服用方法的重要性。合理得法的湯劑服用方法要密切結合患者病情的具體情況,在服藥數量、服藥時間、藥液溫度和服藥方法、服藥禁忌等方面予以注意,才能充分發揮藥物功能,達到藥到病除之目的。 2中藥飲片'用藥遵規范'必要性 2.1 處方開具飲片名稱遵規范--用正名,是表達醫師譴方用藥正確性的必要 中藥飲片名稱是否規范關系到醫患用藥的安全和療效,關系到中成藥的質量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信譽,關系到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7]。'醫師處方用正名--通用名稱,可避免將川木通誤作木通[8]、北合歡(花)、廣東合歡花誤作合歡花應用等易混淆飲片名稱[9]的不合理用藥;杜絕病準方對藥不靈的現象,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2.2 飲片調劑操作遵規范--把好飲片裝斗、處方調配兩個環節是體現醫藥結合、保證藥品正確、藥量準確的必要 中藥飲片調配要做到'五不上斗'。才能保證應用于臨床的中藥飲片品正質優。認真審核處方前記、后記、藥名、劑量、劑數、腳注、用法有無書寫不清的情況;是否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常用劑量、服用等可能引起用藥安全問題的地方是保證患者用藥安全的前提。調配操作藥味稱量準確,擺放有序'色白快片壓四角,子實粉末放中間,松泡之品壓底部,粘膩之品擺上邊,另包藥物放一端', 需特殊處理的飲片要另包,寫清楚藥名及用法才能遵醫意,遂藥性,有利患者疾病治療。發藥時詳細向患者說明服用禁忌與注意事項也是中藥調劑遵規范的重要環節,不可忽視。由此可見,飲片調劑操作遵規范是體現醫藥結合、保證藥品正確、藥量準確,達到滿意療效的必要。 2.3 中藥飲片煎煮制作遵規范--落實煎煮制作五步驟,是充分提取藥物成分,提高用藥治療效果的必要 歷代醫藥學家都十分重視中藥湯劑的合理煎煮。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指出:'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10]'。 規范中藥飲片煎煮制作過程中的煎藥登記、核方檢藥、加水煎藥、過濾兌汁、發藥五個步驟,要做到核方檢藥要認真,加水浸藥要足時,煎藥火候要適當,另包藥物按醫囑,過濾兌汁量準確,及時發藥給用者。對發揮藥物療效與用藥安全十分重要,是保證煎劑質量,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必要。 2.4 中藥湯劑服用遵規范--服用得法,是落實醫、藥、患意,達到藥到病除的必要 古代醫藥學家對中藥湯劑的服用方法頗為為重視,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記述:'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后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日,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 。表明了服藥時間與患病部位的密切關系。 根據患者病情、病位、病性的具體狀況和藥物的特點來決定不同的服用方法、服藥時間、服藥期間的飲食禁忌、服藥后的護理,用中醫理論指導病人規范的服用中藥湯劑,是避免'診準方對藥不靈'的?境,落實醫、藥、患意,達到藥到病除的必要。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中醫藥醫政發〔2010〕57號:'關于印發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的通知'.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中醫藥發〔2009〕7號:'關于中藥飲片處方用名和調劑給付有關問題的通知'.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中醫藥發〔2007〕11號:'關于印發《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的通知'. [4]孔增科.規范中藥飲片名稱的合理性與必要性.〔J〕河北中醫,2008,30 (5): 529~531. [5]孔增科,陳靜岐.中藥調劑手冊〔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公司,1994,374-384. [6]劉洋.徐靈胎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136. [7]孔增科.規范中藥飲片名稱的合理性和必要性[J].河北中醫,2008,30(5);529,555. [8]孔增科,李利軍,郭明.木通與川木通及關木通的鑒別與合理應用[J].河北中醫,2007,29(1):58-60. [9]張利軍,王文蘭,孔增科.合歡花、北合歡花及廣東合歡花的鑒別與合理應用[J].河北中醫,2007,(29)7:647-648. [10]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 第一冊第六卷火部〔M〕 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419. 編輯/許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