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執方謂器,通變謂道,靈感應機,瓜剖棋布,操縱得法,全局在胸。方藥治病,當至精至當,至真至確,若按照上述思維,一招開棋,方藥得當,方證悉合,亦不可守一方而終也。落子無悔,當詳辨病機,洞察轉歸,做到步步踩點,無一虛設。
如何將靈性融入臨床思維中呢? 首先,觀天識地,察行觀色,捕捉靈感,區別體質,圈選范圍,心中有定。即以陰陽為體,天地人為象,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候始而道生。以夏季土形體質為例。一般而言,形體敦實,面圓頭大,膚色偏黃,肩背豐滿,手足多肉,腹壁肥厚,兩腿壯實,步履穩重,性靜利人。上述信息皆為靈感點,當迅速捕捉,展開思維。 土形體質幼年時期,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谷氣未充,脾常不足,南方潮濕,沿海更甚,時值暑濕逼人,累及脾胃,易傷乳食,多以健脾消食、和胃溫中為法,方選保和丸、參苓白術散、七味白術散、小建中湯等;成年時期,土形體質有虛實之分,虛性體質,適逢炎暑當空,動輒汗出,易耗氣傷陰,或飲冷貪冰,復損脾胃,當以益氣養陰、健脾補土為法,方選異功散、參苓白術散、升清益氣湯(荷葉、藿香、杭白菊、太子參、炒白術、白茯苓、新會皮、生甘草)等;實性體質適逢天暑下迫,地濕上蒸,合為濕熱,當以清熱利濕、升清降濁為法,方選降濁合劑(北黃芪、決明子、生薏苡仁、生扁豆、生雞內金、生山楂、生麥芽、茅蒼術、紫丹參、絞股藍、懷山藥、粉葛根)、三仁湯、六一散、蒿芩清膽湯、甘露消毒丹、八正散、二妙丸等;老年時期,化源虧乏,心失所養,脾氣衰弱,升舉無力,清陽不升,氣墜于下,多以補益心脾、補中益氣為法,方選歸脾湯、補中益氣湯、人參養榮丸等。以此類推,五行體質,抑或九種體質,對應四季、晴雨、晝夜、地域、水土等均可細分,匯聚成不同靈感流,在此不一一列舉。此法偏重望診,取象運數,形神一體,一會即覺,靈感頓現,應用較廣,用作臨床辨證初步篩選較為適宜,對健康、亞健康以及慢性病緩解期有良好的臨床指導意義。 其次,氣化萬變,把握病機,四診合參,病證結合,勾畫靈感,多方取舍。宇宙萬物皆由“氣”生,事物變化發展均因此產生,故而病機即為“氣”運動變化的產物。病機肇源于《內經》,即各種致病因素與人體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疾病發生、發展與變化的機理。不同層次、不同特性、不同組合的病機要素即為靈感點,分別構成處理兩個層次十大病機的靈感流。病機第一層次可分為基本病機、系統病機、類病病機、病證病機、癥狀病機;第二層次可分為基本病機、階段病機、即時病機、兼夾病機、潛伏病機。第一層次多有記載,在此不做贅述。第二層次的病機處理以一體多病為例。身患多病,病損五臟,累及六腑,寒熱虛實交錯,氣血陰陽失調,病因多端,病機復雜,治療困難。需要醫者身具靈性,一般在始終把握基本病機的基礎上,先果斷處理即時病機。再動態分析兼夾病機與階段病機的關系,若兼夾病機趨于主位,則精細梳理兼夾病機;若階段病機趨于主位,則動態處理階段病機。在此基礎上當結合四診,設法挖掘潛伏病機。最后回歸處理基本病機。據此二法,適用于一般臨床常見疾病,然而在處理病機的過程中,靈感點較為密集,需要醫者分清主次,詳辨層次,步步有序,則可撥云見日。
何謂師承之教?驗方相傳,數日即得;專病相承,數月即得;辨證同工,數年即得。此為終耳?非也。引蘇軾之言“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只有在師承過程中,培養靈性、捕捉靈性、匯聚靈性、形成靈性、勾畫靈性,最終達到表述靈性、運用靈性,才能圓機活法,悟有所得,舉一反三,方算出師。此傳承中之啟悟也。 (掃碼下單) 推薦書:《全國名老中醫王暉病機類證方驗》。 ……以下是廣告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