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的手法復位治療BPPV的定義 1、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一種陣發性,由頭位變動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暫的發作性眩暈,是一種常見的前庭疾病。 2、 只有與重力垂直線夾角有變化的頭動,才能出現癥狀。 BPPV的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后半規管型BPPV 1、有因頭位改變誘發的短暫眩暈發作史,潛伏期3-5S,持續時間不超過30S,眼震垂直旋轉性(旋轉向下或向上),有疲勞性。 2、誘發體位為起臥位。 3、 Dix-Hallpike試驗陽性。 水平半規管型BPPV 1、有因頭位改變誘發的短暫眩暈發作史, 潛伏期< 3 S,持續時間30-60S,眼震水平向地性(向下或向上),無疲勞性。 2、誘發體位為床上翻身、轉頭。有明顯的惡心、嘔吐癥狀。 3、 仰臥側頭試驗陽性。 4、 Dix-Hallpike試驗陰性。 混合性半規管型BPPV 1、有因頭位改變誘發的短暫眩暈發作史,潛伏期5-10S,持續時間5-30S,眼震方向為垂直向地 (或扭轉)性,有疲勞性。 2、常由躺下、做起或平臥翻身誘發。 手法復位治療 1、Epley手法(針對后半規管耳石癥) ①病人仰臥垂頭患耳向下45 ° ②將頭轉向另一側45 ° ③再轉動頭及身體向另一側直至臉朝下45 ° ④頭及身體轉向健側,坐起 ⑤頭向前,低頭20° Epley手法注意事項
2、Barbecue翻滾法(針對水平半規管耳石癥) ①患者坐于治療臺上,在治療者幫助下迅速平臥,頭向健側扭轉90° ②身體向健側翻轉180°頭轉90 °鼻尖朝下 ③繼續朝健側方向,使側臥于患側 ④坐起 Barbecue翻滾法注意事項
3、Semont手法(針對壺腹嵴頂耳石癥) ①患者在床緣坐直,治療者手扶患者頭部,頭向健側旋轉45 °,讓患者快速向患側側臥下 ②快速移動身體經坐位至對側臥位,頭向下旋轉45° ③讓患者慢慢坐起,取直位. 4、上半規管耳石復位 ①病人仰臥垂頭向下90 ° ②頭與床呈30 ° ③坐起 5、雙側受累或多管受累 ①雙側后半規管。 ②雙側后半規管+一側水平半規管。 ③同側后半規管+水平半規管。 6、雙側受累或多管受累治療原則 ①按半規管受累癥狀由重至輕,逐一半規管進行復位,可一次同時行多個半規管復位,也可分次復位。 ②每次復位前均行Dix-Hallpike和Roll test檢查,了角受累半規管位置。 ③對無法區分受累半規管,但可疑BPPV患者,可將雙側后半規管及雙側水平半規管一次同時行復位治療。 手法復位治療前準備
手法復位禁忌癥
手法復位并發癥
療效標準 1、治愈:眩暈消失。 復查Dix-Hallpike試驗或仰臥側頭 試驗陰性。 2、改善:頭位變動時,仍有輕微短暫眩暈感,但眩暈明顯減輕,或雖無眩暈,但有輕度不等的頭昏,不平衡感,或Dix-Hallpikey試驗、仰臥側頭試驗有誘發性眼震,但持續時間短。 3、無效:發作次數同治療前無明顯變化。 鑒別診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