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太極》中國專業(yè)太極微刊 陳雄老師聊太極 我對新收的弟子和面授學生都說過:“在我的教學功課中,站樁功、松腰功、松胯功、松膝功都是為太極步配套服務的,待這些基本功有點功夫之后才好學練太極步;前進、后退、橫走太極步是為115式大架配套服務的,待太極步有點腰腿功夫之后才好學練拳架?!鼻斑M太極步也好,后退太極步也好,橫走太極步也好,其中都有個“垂臀松肩”的動作?!按雇嗡杉纭闭Z出恩師林墨根,他老人家傳授的“垂臀松肩”練法是有規(guī)律的,垂臀都是垂實腿之臀,松肩都是松虛腿之肩。實腿垂臀了,尾閭跟著松垂下墜,這樣一是使實腳更加沉穩(wěn);二是及時調(diào)整身勢中正。松虛腿之肩,目的就是有利于身體動作的平衡。今年五一在云南授拳期間,有弟子提問:“垂臀和塌胯是一樣的動作嗎?”這位弟子問得細啊,對理解認識“垂臀松肩”的垂臀練法有好處。當時我對此回答:“從練拳實踐得知,能垂臀者不一定能塌胯,而能塌胯者則一定能垂臀,可見垂臀和塌胯的技術要求是不一樣的。垂臀是外形姿勢而已,練瑜伽或練舞蹈的人具有柔軟的肢體,這個垂臀動作對于她們來說是容易做到的,不就是臀凹內(nèi)收的動作嗎?簡單啊!如果叫她們來個塌胯就不好練了,因為她們不會松沉,臀是垂直了,但沒有塌落的沉勢。”現(xiàn)在北京居住的弟子石紅云,她以前在國外練過瑜伽,所以對垂臀和塌胯的感覺體會是較深的。 我拜林墨根先生為師初學的時候,用手摸過林師垂臀時的肢體變化,感覺到臀部有塌落的沉勢,尤其是臀的肌肉較為明顯。為啥他給我說是“垂臀”而不是“塌胯”呢?我想他主要是出于教學階段的需要,對初學者來說,垂臀的外形姿勢能清楚看見,動作也較易做到,當時我哪里能理解認識塌胯哦,松沉不是練十天八天就能長出來的功夫。后來練出了松腰松胯的功夫,才知道塌胯是怎么一回事。 臀坐腳跟上的練法,是北京的“二大爺”老師在2004年傳授于我,是較好的“干貨”,與其他門派支脈所說的“頭頂懸,尾閭找腳后跟”中的“尾閭坐在腳跟上”,說法的內(nèi)涵練法是基本相同的,“臀”比“尾閭”說得更通俗一點。他老人家說:“臀坐腳跟是時時“中定”的手段之一,目的是求得拳勢下盤的動態(tài)穩(wěn)固。”腰胯一松,臀部有膨脹感,重心像流水一樣從胯根通過膝、腳踝流向腳底入地生根。練法是松腰塌胯的實腿之臀意想坐在腳跟之上,有臀與腳跟相合之意,同時百會上領的豎直脊背,是下上對拉松開的,體現(xiàn)了立身中正的沉頂對拔。松沉到位時,就會有臀與腳跟沉勁貫串通根的感覺。在練時注意勁走身后陰面的細節(jié),比如松腰塌胯、胯根垂直于地面、吃勁于膝腘、腳內(nèi)側(cè)盡量與地相合等等。 近日我觀察拳齡在三年以上的弟子們打拳,發(fā)現(xiàn)有些弟子在練的“摟膝拗步掌”、“搬攔捶”提腳欲進步或“倒攆猴”提腳欲退步時內(nèi)在感覺不夠沉穩(wěn)、輕靈、平衡,究其原因是拳勢的垂臀松肩不到位。內(nèi)行人如不細心去看還未必能發(fā)現(xiàn)呢,因為不是外形明顯站不穩(wěn)的姿勢動作,如是有點搖晃或是搶步、砸腳動作,那就容易看出了。如細心看就會從身勢看出其外似較穩(wěn)的動作是以較多拙力守穩(wěn)下肢重心的,下肢顯得僵滯多一點而松沉少一點,這樣不利于輕靈和平衡,影響了行拳走架的質(zhì)量。從垂臀松肩來看,那些弟子的太極步還未練到位。今年六月以來,我把臀坐腳跟作為垂臀松肩練法的進階補充。在此附上一張垂臀松肩、臀坐腳跟示意圖,希望初學的弟子和學生們把太極步練得扎實一點,把垂臀松肩練得到位一點,從而在行拳走架中多一點太極味,比如退步時,用臀找后腳跟意念相合而坐的感覺。時時中定,從細節(jié)練起吧! 陳雄 2017年9月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