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于治療冠心病的單味中藥有: (1)丹參:含脂溶性成分丹參酮及水深性成分丹參素等。丹參對血液動力學及血液流變學均有影響,如能增加冠狀動脈及肢體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環、增強抗缺氧能力、抗凝和促纖溶,并能抗心律失常及降血壓等。 (2)川芎:川芎及其提取物如川芎嗪、阿魏酸納及總生物堿,均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川芎也能擴張腦血管和外周血管 資料來源 :醫 學 教 育網 。川芎嗪還能改善微循環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嗪和阿魏酸納又均能抗血栓形成。 (3)毛冬青:有效成分為黃酮素、青心酮、毛冬青甲素等。毛冬青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擴張外周血管、降血壓、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4)益母草:除興奮子宮外,還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液、擴張外周血管、降血壓、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 (5)延胡索:延胡索及其醇提取物可達靈、季胺堿類、去氫延胡索甲素,均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減輕心肌缺血,并有擴張外周血管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6)紅花: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及抗血栓形成。 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 (7)赤芍: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增加心肌抗缺血能力、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及抗血栓開成。 (8)蒲黃: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及抗血栓形成、降血脂。 (9)三七:三七注射液及所含皂甙、黃酮甙,均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抗缺氧能力,前二者還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10)淫羊藿: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提高耐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環、擴張外周血管、降血壓。 (11)山楂: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提高耐缺氧能力、強心、降血壓、抗心律失常及降血脂等。 (12)當歸: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并有抗心律失常及降血脂作用。 (13)瓜蔞:有擴張冠狀動脈及降血脂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環。 (14)漢防己:有效成分為生物堿漢甲素等。具有降血壓、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15)刺五加: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及降血壓等作用。 (16)靈芝:增加冠狀動脈血流、營養心肌、減少心肌耗氧量及降血脂。 (17)葛根: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擴張腦血管及外周血管、抗心律失常、降血壓、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且還是一種有效的β受體阻滯劑。 治療冠心病的單味中藥,按其藥理作用機制又可歸類如下: 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上述藥物均有此作用。 降低心肌耗氧量或增加耐缺氧能力:丹參、益母草、延胡索、山楂、水蛭、赤芍、淫羊藿、麥冬、四季青、徐長卿、穿山龍、金錢草、葛根、細辛、佛手、野菊花、前胡、三七、肉桂。 降血脂:澤瀉、山楂、蒲黃、當歸、靈芝、黃精、徐長卿、茵陳、大豆、人參、首烏。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丹參、川芎、三七、紅花、水蛭、益母草、當歸、赤芍、肉桂、葛根。 擴張外周血管:紅花、川芎、丹參、三七、毛冬青、蒲黃、水蛭、淫羊藿、當歸、黃芪、肉桂、防己、刺五加、金錢草、洋金花、黃連、天麻、補骨脂。 改善微循環:丹參、川芎、益母草、赤芍、洋金花、紅花、水蛭。 抗心律失常:延胡索、山楂、淫羊藿、麥冬、桑寄生、黃連、洋金花、佛手。 降血壓:川芎、丹參、益母草、延胡索、山楂、紅花、三七、蒲黃、防己、淫羊藿、靈芝、當歸、黃精、黃芪、肉桂、黃連、桑寄生、野菊花、葛根、澤瀉、茵陳、金錢草、洋金花。 強心:山楂、川芎、三七、女貞子、補骨脂、靈芝、地黃、陳皮、細辛、麝香。 。 |
|
來自: 昵稱49145720 > 《降高血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