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哥談道,道在梵歌!修道超凡,梵道入圣! 看更多精彩好文,請點擊上面“梵哥談道”關注 用《道德經》解讀人生, 用《博伽梵歌》解讀靈魂,今生不可錯過兩部經典! 繼承梵道思想,傳播中華文明。大家好,我是梵哥。 這次是梵哥談道的第七談,我們繼續談 “道生一,一生二”,今天談談'二'是什么? 我們先回顧下前幾次談道的內容。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前兩次,講過”道”即是”太一”:道生一,這個一是生天一“炁”。 《淮南子·天文訓》講天地的起源和演化問題,認為天地未分以前,混沌之“炁”。既分之后,輕清者上升為天,重濁者凝結為地;天為陽氣,地為陰氣,二氣相互作用,產生萬物。 在這里,我們應該明白了,這個“二”就是指陰陽二氣。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也就是說,陰陽的影響和作用是萬物運行的根本法則,也是推動事物變化的源動力。沒有了陰陽的作用和影響,或者說這個世界陰陽完全中和,就會回歸到零時空的無極世界。 視頻短片:外國人制作的《陰陽》|時長:03:54,請在WIFI下觀看| 一、陰陽學說的來歷 陰、陽兩字的古義是背日和向日,起初并無任何哲學內涵。 陰,《說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說文系傳》 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反之,山南水北為陽) 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陰陽學是來自于《易經》,正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在成書于西周時的《易經》中就出現了明確的陰陽概念,—(陽爻)和--(陰爻),并由此演化為八卦。不過此時并沒有使用陰陽兩字。至西周末期才使用陰和陽二字來表示相聯系而又對立的兩方面事物。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宋代周敦頤《太極圖說》)。萬物的化生源于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哲學思想始自先秦諸家,如《荀子·禮記》說:“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庇终f:“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睆亩赋鲫庩柦桓惺侨f物化生的變化和根本條件,其中的“合”,“接”,“感應”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之意。故又可以說天地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萬物生成和變化的肇始。 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規律亦確是如此。天之陽氣下降,地之陰氣上升,陰陽二氣交感,化生出萬物,并形成雨霧,雷電,雨露,陽光,空氣。在陽光雨露的沐浴滋潤下,生物才得繁衍和生息。在人類中,男屬陽女屬陰,互相交感,就孕育了新的生命,代代相傳,人類種族才得以繁衍。所以,如果沒有陰陽二氣的交感運動,就沒有自然界,就沒有生命??梢?,陰陽交感又是生命活動產生的基本條件。
二、陰陽是什么概念 古人云:一陰一陽謂之道(道:規律。與理同義),意思是說:陰陽就是規律。宇宙萬事萬物(包括人的一言一行、人的生老病死)的變化規律,就是陰陽的變化規律。掌握了陰陽的變化規律,就掌握了宇宙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也等于摸到了宇宙運動變化的脈搏。 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三、陰陽的分類 根據古代道家的論述,陰陽的基本屬性可歸納如下: 凡是動的、上升的、生長、浮的、外的、熱地、明的、化氣上升為無形的等等屬陽; 陽的代表:天、父、雄性、光、熱、表面、過去、單數、強力(破壞性)。 凡是靜的、下降的、收藏、沉的、內的、寒的、暗的、化物成形為有形的等等屬陰。 陰的代表:地、母、雌性、暗、寒、里面、未來、復數、弱勢(包容性)。
四、太極圖:立體化陰陽二者的關系 大約在北宋年間,才出現了道教的太極圖。太極圖以一條曲線將圓形分為兩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陽,黑者像陰,白中又有一個黑點,黑中又有一個白點,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分開的兩半,酷似兩條魚,所以俗稱陰陽魚。 兩個陰陽魚,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是代表《道德經》中”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理念)。 陰陽學說的基本理論,包括陰陽同根、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轉化四個方面。而整個太極圖就表現出了這四種關系。
下面我們來具體談談,陰陽的四種關系: 1、陰陽同根 因為不論是陰還是陽,都是從太極(炁)轉化而來---即太極(炁)生兩儀(一生二),所以其“體”是相同的,都來源于太極,所以,兩者是同根同源的。
2、陰陽對立 傳統道家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系,萬物皆有其互相對立的特性。如熱為陽,寒為陰;天為陽,地為陰,說明了宇宙間所有事物皆對立存在。然這種相對特性并非絕對,而是相對。如上為陽,下為陰,平地相對于山峰,山峰為陽,平地為陰;但平地若相對于地底,則平地屬陽、地底屬陰,可見陰陽對立只是兩者相對性的關系。陰陽表現出不同的性質和特征,是因為其“用”不同而已。
3、陰陽互根 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兩者相互依靠、轉化、消長;陰陽存在著互根互依,互相轉化的關系。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離開另一方單獨存在,這就是陰陽互根。
4、陰陽轉化 是指對立的陰陽之間,始終處于一種消長變化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達到極致便是物極必反。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可以轉化為陰。陰陽的相互轉化,在自然界(天地間),及自然界中的人,都普遍存在著這一過程。 如自然界中一年四季,寒涼、溫熱的變化,以及一天中的“晝夜”的變化,就是一個陰陽轉化的過程。春夏為陽,秋冬為陰,由春夏而至秋冬,是由陽轉化陰的過程;由秋冬而至春夏,則是由陰轉化為陽的過程。同樣道理,白晝為陽,黑夜為陰,晝夜的變化,也是陰陽的轉化。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發展的結果。 陰陽是一個簡樸而博大的哲學,”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個陰陽是天地間最大的學問。因為這個陰陽涵蓋了萬事萬物的方方面面,這是中國人幾千年智慧的精華。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歷法,地理,天文,中醫,書法,建筑風水,占卜等。所以,要想搞完全懂這個陰陽,就是千言萬語也很難說明白,今天梵哥只是給大家談了最初級的陰陽學知識,以后我們在談道中還會更詳細的來學習陰陽之道。(想學習更多,記得關注公眾號'梵哥談道') 最后,我們總結一下,今天談的內容: 陰陽(二)來自太極(一); 陰陽就是規律,宇宙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就是陰陽的變化規律。 陰陽自身具有的三個特點:對立、互化和統一。 太極圖表現陰陽的四種關系:陰陽同根、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轉化。 好!梵哥今天就談到這里,下次還會更精彩!我們將談談印度梵學,是如何認識我們的生命和世界的!印度學說中,宇宙之初還有什么您不知道的奧秘!歡迎大家下次繼續學習!(想學習了解更多,記得關注公眾號) 愿梵道之光,照亮世界,點亮心中的智慧之燈!最后,祝愿大家吉祥快樂,智慧增長!
生活因分享而美好,分享健康得到健康,分享知識得到智慧!喜歡的話,就轉發出去,給世界增加正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