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教育孩子,幾乎略等于吵孩子。如果孩子的確做的不對,及時教育糾正,毋容置疑。 但更多的時候,是否把教育變成吵孩子,選擇溫婉有愛的和顏悅色還是怒火中燒的擰著眉頭,和孩子做了什么關系不大,有關的是你當時的心情如何,是不是在無意間把自己內心的憤怒借由教育孩子而發泄出來了。 這的確是需要我們引起重視的問題。孩子沒有義務成為我們的情緒替罪羊。 有一次周末,女兒就是磨磨蹭蹭不吃飯,我這邊正要苦口婆心,電話響了,朋友咨詢要給孩子報什么班合適,一打就顧不上娃了,等我打完電話,菜和飯已經變成玩具被抓的到處都是。本來要教育孩子不能玩食物,卻被孩子爸爸無端指責了一句:光知道打電話了,孩都不管了。 這句話讓我頓時火冒三丈,懟了娃他爸,又開始懟娃,嚇得孩子哇哇哭,邊哭邊一臉委屈的說,媽媽吵我了。我剛想繼續開火,孩子說了一句,媽媽是不是都怨到我頭上。 被這句話驚到。我的反應的確超出平時的狀態。和身邊的媽媽們分享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大家都有共鳴,媽媽的情緒幾乎決定了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很多的時候和孩子做了什么關系并不大。 同樣的一件事情,當媽媽心情愉悅的時候,會更加的寬容和有耐心。當媽媽心情抑郁煩躁的時候,會變得苛刻和嚴厲。特別是情緒調節能力差的媽媽,更容易因為自己的心情好壞而去對待孩子。 曾有一個引起熱議的新聞,一個小孩在地鐵站弄丟了五塊錢,被媽媽踩在地上打,引起了路人的關注。后來經過了解,這個媽媽獨自扶養孩子,經濟狀況十分窘迫,剛從別人那里借了點錢。 這個媽媽不是因為孩子弄丟五塊錢而失控,而是因為對自己現狀無能的憤怒,而恰好,這個時候,孩子犯了錯。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后,各種不順遂的事情接踵而來,有婆媳問題的,有婚姻不幸福的,有工作不順利的,等等等等,生活的困境有時候的確讓人像陷入了深淵,動彈不得。 而天真可愛的孩子懵懵懂懂,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不知道媽媽內心的痛苦和難過,依然本能的展示著自己調皮的天性,于是,經常會聽到媽媽這么埋怨,媽媽都這么不容易了,你還不懂事。 可是,不懂事就是孩子的權力呀。這個時候,請媽媽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先想一想,跟自己的情緒分開,那些怒火孩子本不該承擔。下一次在“吵”孩子之前,先關掉自己的情緒按鈕,就事論事,雖然這很難,但為了孩子,值得去試。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