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凹玄帝廟舞樓位于孟津縣朝陽鎮閻凹村東玄帝廟內,始建年代不詳,于明萬歷年間重修過。 玄帝是誰?老子,就是寫下五千言《道德經》姓李名耳的老子。 老子怎么成了玄帝?這得從唐朝說起。 唐朝建立后,老子被尊為李家始祖。唐高宗李治曾下旨,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后來唐玄宗李隆基又加封其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海漫漫》,結句就以“玄元圣祖”稱呼老子:“何況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占地30余畝,廟內殿堂很多 5月初的一天,小編來到閻凹村。玄帝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大,與我之前拜訪過的許多逼仄寺廟相比,它顯得空曠。74歲的村民王運通說,玄帝廟占地30余畝。 王運通畫下了記憶中的玄帝廟,邊畫邊講解。 廟中間是祖師殿,也叫老子殿,殿內有臺,臺上有塑像:中間的是老子,兩邊的一個是周公,一個是“桃花女”。 祖師殿東邊是關公殿,殿內中間的塑像是關公,兩邊分別是拿刀的周倉、捧印的關平。祖師殿西邊是送子奶奶廟,里面供奉的是送子奶奶。 送子奶奶廟西邊是老母殿,殿內也有三尊神像:中間是無極老母,一邊是泰極老母,另一邊是皇極老母。 祖師殿東南不遠處是靈官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第一護法神、有六只胳膊的王靈官。 三月三玄帝廟會,舞樓上異彩紛呈 舞樓位于玄帝廟最南端,結構為“上樓臺、下門洞”。門即玄帝廟大門,朝南。舞樓開口向北,屋頂脊檁上有“大明萬歷二年重修”字樣。 玄帝廟所處地勢比廟外街道高出許多,站在街上仰望,舞樓門前的土臺上,灌木吐綠,油菜噴黃。村民介紹,門兩側曾有兩株柏樹,枝柯斜伸,宛若兩條青龍舞于廟前。可惜,這兩株柏樹和大門兩邊的小角門,早已蕩然無存。 攀上土臺,看門上邊的青石匾,“玄帝廟”三個字依稀可辨。“玄帝廟”兩邊的小字,一為“萬歷戊午歲”,一為“季冬吉旦創立”。 進入廟內,從側門登上舞樓,樓上青磚鋪地,前后各有兩根圓木柱與屋頂大梁相接。柱后是南墻,墻中間有個用磚砌的圓形瞭望孔,舊時從此孔向南眺,可以看到龍門山。 “原來后邊兩根木柱中間是一塊木板制成的‘遮擋’,有丈把高,上面用油彩畫著各種神像,唱戲時,演員們就在‘遮擋’后面換衣服,可惜后來它被人拆了。” 王運通回憶小時候看戲的場面,說每到三月三玄帝廟會,廟內外人山人海。舞樓上,鑼鼓敲起來,二胡拉起來,演員們粉墨登場,唱念做打,煞是熱鬧。“看過的劇目,京劇有《捉放曹》《打漁殺家》,曲劇有《丁生掃雪》等。” 曾經“廟貌巍峨,神像輝煌” 與豫西民間許多古廟一樣,玄帝廟也有過做學校的光榮歷史。 “我小學就是在廟里上的,上了五六年。”王運通說,1968年,村里成立初中,學校就設在廟里。為了應對增多的學生,村里又在舞樓西側蓋了三間青磚瓦房,但還是不夠用。 “后來,村里決定另選地方蓋新校,把廟里的殿堂都給拆了,拆下來的磚瓦木料,能用的都拉去蓋新校了,沒用的就扔了。”王運通的語氣里透著惋惜。他說,現在廟內建筑,除了舞樓,其他的都是十幾年前重建的,雖然都在原址上,但跟原來建筑的風貌差遠了。 在廟內一通清咸豐年間重修關帝殿的碑,擦掉上面的污穢,字跡尚能辨認:“洛邑之北,邙嶺之巔閻凹村,舊有元帝廟,正殿之前左有靈官殿,右有關帝殿。年深日久,經風雨之飄搖,關帝殿幾于頹壞……凡入廟焚香者莫不觸目傷心……因而合村公議,于正殿之左高明之處,移關帝殿于此……數日之間,廟貌巍峨,神像輝煌……”王運通說,他和鄉親們夢想玄帝廟能再次“廟貌巍峨,神像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