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定核心員工標準的三個維度 每到年初三四月份,各經紀公司又會歡天喜地的迎來這一年最旺的招聘季,各種招兵買馬的招數、動作層出不窮。 殊不知,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這既是個招募季,還有可能是個離職季。企業花了很大的成本,人力物力,招來了青澀的新人,走掉了能干的老人??傮w一盤點,錢花了,生產力到下降了,培訓壓力大了,似乎是有些得不償失。假設培訓系統不佳,新人的保留率再低些,這就不是歡樂而是噩夢了。 目前服務的一家公司,就陷入到這樣的怪圈里。老板見到我就一臉的疲憊和無奈,連連吐槽,似乎一肚子苦水。 我常說,人員規模方面一定要把握“招募與保留并重”的原則,不注重人員保留的企業,就談不到規模,無法保持高的生產力水平。很多企業抱怨自己是個培訓學校,戲稱自己為行業貢獻了很多人才,而自己總是發展不起來。實際上就是人員保留做的不好。 對于企業來說,是不是什么人都保留?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保持一定的人員流動,是一個企業的必然,也是一種激勵方式。所以,企業要保留的應是好的員工,核心員工。 若想對核心員工進行保留,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對員工進行評判,判斷出哪個是應該重點保留的核心員工。 故此,在實施保留策略之前,企業首先要做的是界定核心的標準。一般的,核心員工的標準,應有如下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戰略標準。也就是對未來的發展起關鍵作用的職位與人員。 在這個方面就要求企業應有明確的戰略發展意圖與規劃。我們在企業顧問中經常發現很多的企業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很多老板都沉浸在日常工作的負累中不能自拔,以能夠解決目前發生的當下沖突為榮耀,根本沒有對企業發展的明天進行思考,整個企業就如“小車不倒自管推,推到哪是哪兒”,這既影響了企業的長久發展與抵御風險的能力,又在缺乏人才戰略下造成人才流失。 如一個企業有租賃房屋托管方面的人才,但店鋪大多不愿意做租賃業務,嫌棄租賃業務的收益沒有買賣業務多。老板也對這些人才不冷不熱,終究導致人才的跳槽離開。第二年此公司看好了民宿業務,但管理人才盡失,再搭班子便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試錯成本。 我們之所以會在顧問初期現行探討設計企業發展規劃,實際上就是幫助企業明確發展道路與里程碑,并幫助企業明確人才發展戰略。 第二個維度,績效標準。就是通過工作成果圈定運營人才。 目前遺憾的是很多的企業提到的績效,實際上是提成方案或是獎金分配辦法,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力資源管理績效。 大多情況下上,績效是由眾多成功要素維度組成的判斷員工價值的重要標準。 工作中,我們常以KPI為核心建設考核體系,將員工分解成金字塔結構,以經營成果定義績效高低,高績效員工成為核心員工。 應該注意的是,績效考核的成功并不是制定幾個KPI指標那么簡單,日常的績效管理工作中會經歷“績效目標制定——工作規劃的制定與實施——階段性追蹤——績效成果面談”等一系列工作。所以,績效考核一定是一個體系,而非簡單地定幾個數字目標了事。 當然,個體績效與組織績效應形成因果鏈。這又說到了企業規劃的問題,任何的個人績效達成都是為企業總目標達成而服務的,沒有明確的企業目標與組織績效,都難以出現優秀的個人績效。很多企業把他們脫節了或者弄倒了,績效就變成的擺設,也很難因此判斷出有價值的核心員工。 第三個維度,替代性標準。就是對員工崗位或能力的評估界定重要程度。 我們經常幫助員工提升個人能力,其實就是幫助他們獲得更高的市場價值。我們經常提醒員工:“最可怕的事情是外面排著一大長隊人等著替代你。” 按照經濟學標準,稀缺的、替代性差的商品難以獲取,價格上漲。 我們對員工的評定,也可從外部市場角度對員工進行衡量。那些難以招到的,培養時間較長的,或有特殊才能的人,對于企業來說都是稀缺的,是要重點保留的。 不言而喻,人員保留對企業是重要的,保留核心員工又是重中之重。但切記,在實施保留策略之前,應先期明確核心員工的標準,以便對人員保留產生精準度,做到事半功倍。 喜歡就轉發吧
|
|
來自: blackhappy > 《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