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肚子都有不同的形態: 有的痔友肚子硬邦邦, 有的痔友肚子軟綿綿, 還有的在久經酒場后變成了啤酒肚。 但大家知道這些形態都反應了哪些健康問題嗎? 大家常常會說自己肚子痛,將整個腹腔都統稱為肚子。但我們今天要說的“肚子”,主要是指肚臍周圍,胃經、腎經、肝經、脾經等脈絡通過的地方,也是最能反映痔友們健康狀況的位置之一。水袋肚:脾虛,大便難成形 水袋肚形態:肚子肥大松軟,往上一按像水一樣軟塌塌。有水袋肚的痔友,一般容易出現臉色發黃、乏力、犯困、氣短、大便不成形等癥狀。水袋肚一般常見于脾虛的痔友,而脾虛就要健脾補氣。逆為瀉,順為補,常按揉關元穴和公孫穴,可以健脾補氣,有消減水袋肚、幫助大便成形的作用。 關元穴 此穴是小腸經的募穴,也是脾經、肝經、腎經、任脈的交穴。按揉此穴有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之效。特別是經常排便無力、便血的痔友,可以經常按揉此穴。公孫穴 此穴的功能非常強大,既可以調動脾臟的運血能力,又可以幫助調節身體上由于氣血淤滯造成的各種癥狀,有通氣、活血、解淤的功效。正在使用黑膏調理痔瘡的朋友,也可常按此穴,能加快痔瘡好轉。金剛肚:濕熱郁結,易便秘 金剛肚形態:肚子結實、按上去偏硬,有一些大小不一的結塊,也就是啤酒肚。這屬于濕熱郁結的表現,這類痔友一般容易出現便秘、口臭、臉上長痘、失眠等癥狀。肚子發硬經絡不通,勢必影響氣血運行,導致百病纏身。俗話說:肚子軟綿綿,百病懶得纏。想讓肚子變軟,可常按揉大橫穴、中脘穴散熱祛濕。 大橫穴 大橫位于腹中部,肚臍水平,旁開4寸。常按揉大橫穴能促進脾經運化水濕,有除濕散結、理氣健脾、通調腸胃的作用。大便干結難排的痔友,不妨多按揉此穴。中脘穴 此穴屬于“任脈穴”,有疏肝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不僅能讓肚子變軟,還能促進胃腸蠕動,加快食物殘渣到達肛門的速度,幫助痔友輕松排便。冰涼肚:腑臟衰退,淤毒堆積 冰涼肚形態:小腹冰涼,不容易暖和起來。腹部是臟腑的聚集地,如果這里涼,代表腑臟機能下降,身體的代謝能力變弱,脂肪在此處堆積。這種冰涼肚,反倒是對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種肚子。一旦出現冰涼肚,說明腑臟功能衰退,極易導致體內毒素堆積,下沉至肛周靜脈后加重痔瘡。要讓肚子暖和起來,按揉神闕、氣海不可少。 神闕穴 此穴是氣和、氣舍、氣具之穴,是人體上半部分經脈氣血的重要來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溝通上下經脈的作用。常按揉神闕穴有益陰斂陽、益氣利寒的功效。經常腸鳴腹痛、痔核脫出的痔友,可常揉此穴。氣海穴 此穴是任脈上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補氣理氣、調經助陽的作用。經常腹部冰涼、腹瀉的痔友,不妨多按揉此穴。 看了上面的三種常見“肚子”后,大家知道自己是什么肚子嗎?俗話說:經絡通則百痛不生,而且腹部有神闕、氣海、關元等補益氣血的大穴,因此痔友們平時不妨多按揉腹部。 當然了,要想徹底擺脫痔瘡,關鍵還是在于解決痔瘡的根源。中醫認為,治病但求其本。只要找到了痔瘡的根源,那么調理痔瘡自然不難。 |
|
來自: XYZXYZPRHZC > 《痔瘡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