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最后的晚餐》 當我們走進博物館,專注地欣賞世界名畫時,最先映入眼簾的往往是宏大的背景、精致的人物,或是思索這些作品背后的涵義。在我們專注于此時,也不經意地忽略了一些有趣的細節。今天,我們就來拾取這些“滄海遺珠”! 看清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可能想問:把手放進衣服里?這是什么樣的姿勢?看了這幅畫,你就會明白。下面,我們來欣賞一幅創作于1812年的作品——《拿破侖在書房》。 那么,拿破侖為什么要將左手放在那個奇怪的位置呢?關于這一問題,人們眾說紛紜,而流傳最廣的一種觀點是:這是一種“藏手禮(Hand-in-waistcoat)”。它是由古希臘政治家Aeschines提出的:當人們演講或與其他人交談時,把手放在袍子外面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因此,在18、19世紀的歐洲油畫中,很多人物的手都是放在衣服里的。此時,這個動作所代表的涵義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展示紳士風度,還意味著畫中的人物沉著、冷靜、頗具領導風范。而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很多領導者、哲學家在拍照時也依然采用了這種姿勢。 除了“藏手禮”這一觀點外,還有人認為,早期在繪畫或攝影中,由于技術的限制,模特都需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這種情況下,如果模特的手垂在衣服外面很難保持不動,因此,他們便會將手放進衣服里,既保留了美觀,又避免了麻煩。 其實,這些人物都是同一個人——圣伯鐸。那為什么他總是以這樣“血腥”的方式出現在宗教畫中呢?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這一幅畫。 維羅納的圣伯鐸,也被翻譯為維羅納的圣彼得、殉道者圣彼得。他是天主教的傳道士和宗教裁判官。通過圣伯鐸背后的光環我們可以知道,他在天主教的壁畫里是正面的形象。 圣伯鐸出生于1205年,年輕時就對天主教充滿了熱情,后來圣伯鐸成為了一名傳教士。除了在維羅納傳教外,他還前往意大利的中部、北部來宣傳天主教。最后,他的足跡遍布了意大利。由于圣伯鐸對天主教充滿熱愛與信心,意大利的群眾對他非常信任,亦有數不清的人愿意跟隨他。 Cima da Conegliano作品 1230年起,圣伯鐸在宣傳天主教的同時,還與天主教的其它教派進行斗爭。他言辭激烈、誠懇,這種行為引來了其它教派的不滿,甚至是仇視。1252年,圣伯鐸從科諾出發,打算返回米蘭。途中,兩位純潔派雇傭的殺手一直跟隨他,在巴拉西納附近用斧頭砍傷了伯鐸和他的同伴。傳說伯鐸在受傷后依然堅持誦經,并蘸血寫下“我信唯一的天主”幾個字。 維羅納的圣伯鐸 就這樣,圣伯鐸的虔誠成為了教徒們的精神榜樣。盡管后人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懷有疑問,但伯鐸在天主教壁畫中以這樣的形象流傳了下來,也成為了天主教壁畫中一個重要的角色。 為何女人的形象都很豐滿?
隨著宗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歐洲畫家習慣于將“圣母”這一角色畫進畫中。而作為偉大的母親,為了展現她們的母愛與美好,畫家們喜歡將她們畫得身材勻稱、線條優美而健康。 除了圣母的形象之外,很多藝術家會在作品中描繪普通女性。而隨著17、18世紀西方貿易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的追求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此時的人們偏愛一些裸露、大膽的圖像。因此,這段時間的女性角色很多都很豐滿、嫵媚,可以引起觀賞者的遐想。 Jean-Honore Fragonard《The Bolt》 總而言之,在歐洲的油畫中,女性角色被描繪得豐滿,是為了使她們更加生動、美好,同時也更符合同時代的審美需求。盡管在今天的藝術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已經不再固化,但這段歷史也還是留給了我們想象和好奇的空間。 Lambert Sustris《維納斯與丘比特》 為何畫家喜歡把自己畫進作品里? 在攝影術還沒有被研發出來時,藝術家想要讓后人記住自己的長相,就必須畫自畫像。比如著名畫家丟勒,由于本人長得十分俊美,因此相比于其他藝術家,他的自畫像格外多。 然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并不是“為何會出現自畫像”,而是“為什么畫家的形象會出現在非自畫像里”。對于這個問題,并沒有特別統一的說法,有的可能只是為了湊數而已。然而,多數情況下,藝術家們將自己畫進畫里都是在隱喻自己的政治意愿或想法。 比如這幅《自由領導人民》,由法國浪漫主義先驅德拉克洛瓦創作。在這幅畫中,你可曾注意到那個頭戴高禮帽、身穿燕尾服的人?他緊握著長槍,跟隨著自由女神號召人們革命,追求光明——這正是德拉克洛瓦筆下的自己。 《自由領導人民》描繪了七月革命勝利的關鍵時刻。在這幅畫中,不僅是畫面中央的自由女神表達了畫家對國家的希冀,也直白地通過描繪自己的形象,表達了對法國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信心。 而在藝術家大衛的筆下,他的形象就不那么顯眼了。在他的作品《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中,拿破侖正在為他的妻子加冕,整幅畫構圖精美,既將拿破侖放在了畫面的中央,又避免了輕視教皇的尷尬。 這幅畫中一共有100多個人物,每個人物的表情都各不相同,再現了權貴們對于拿破侖加冕的態度。而在這幅畫中,大衛將自己也放在了二層的看臺上。這樣有趣的出場方式,除了讓自己“現場”參與一次加冕大典之外,是不是也在表達作者對于這次創作的重視、對拿破侖的敬畏? 為何國王手里會拿著一個球? 一般,在歐洲國王登基時,他們的左右手都不會閑著:左手握著小球,右手握著權杖。這支權杖代表著教會的權力,而小球則代表著來自世俗的權力。 Rogier van der Weyden《The Braque Triptych》 其實,這個小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十字圣球”。圓形的球體代表著物質世界,掌握它就代表著掌握整個現實世界。這個圣球上面往往帶有十字架,也象征著基督教的地位在世界之上。 因此,在很多的國王畫像里,我們都能見到這兩樣物品。有時候,耶穌像中也會出現金蘋果,這代表耶穌是救世主。 Bernardino Luini《Christ Blessing》 看完了這些“科普”,你對上面的疑問有自己的想法了嗎?其實,在歐洲的畫作里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注意的有趣細節。比如帶翅膀的往往是天使,而頭戴花環、面容俊美的少年是酒神......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藝術小知識,留言與我們分享一下吧! 精彩回顧: [編輯、文/吳盈盈] |
|